《周易·系辞》
《论语》
《孟子》
《老子》
第1题:
荀子曰:“礼有三本”,分别是()。
第2题:
翻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第3题:
“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
C《论语》
D《论文偶记》
第4题:
仲尼篇:‘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某勿敢。又问曰:三皇五帝。孔子又不答。太宰骇然曰:然则谁为圣者。孔子动容而言曰: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信,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请问此西方之大圣,是否即指佛言?
第5题:
子曰:君子有三畏,()。
第6题:
子曰:“君子有三畏()。”
第7题:
孟子曰:“规矩,()之至也;圣人,()之至也。”
第8题: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9题:
翻译: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第10题:
翻译: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