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题目
问答题
翻译: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出自()。

  • A、《庄子•内篇•大宗师》
  • B、《庄子•内篇•人世间》
  • C、《庄子•内篇•德允符》

正确答案:A

第2题:

“得意要忘象、得意要忘言”的思想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 A、王弼
  • B、庄子
  • C、郭象
  • D、老子

正确答案:A

第3题:

“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品”的阶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 A、庄子
  • B、老子
  • C、郭象
  • D、王弼

正确答案:D

第5题: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於物也,与之为娱矣;其於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飮人以和,与人並立而使人化。”出自()。

  • A、《庄子•杂篇•则阳》
  • B、《庄子•杂篇•外物》
  • C、《庄子•杂篇•天下》

正确答案:A

第6题:

翻译: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正确答案: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喟然:叹息的样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一:副词,表加强语气,相当于”竟“)?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指事物的精微):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第7题: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出自()。

  • A、《庄子•杂篇•外物》
  • B、《庄子•杂篇•说剑》
  • C、《庄子•杂篇•渔父》

正确答案:A

第8题:

“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

A.观

B.品

C.悟

D.想


参考答案:C

第9题:

翻译: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正确答案: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第10题:

在《周易略例》中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的是三国时期的()。

  • A、曹植
  • B、嵇康
  • C、王弼
  • D、诸葛亮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