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儿,7个月。因泄泻10余日入院,起病时发热、

题目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儿,7个月。因泄泻10余日入院,起病时发热、呕吐,泄泻日20余次,稀水样便夹奶块、黏液,臭秽。在外院作大便培养曾培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用磺胺类药,羟氨青霉素及输液治疗,发热退,呕吐止,泄泻减轻,但至今未愈。现患儿精神较差,稀水样便夹奶块及不消化物,每日6~7次,食欲尚可,但食入即泻,舌质淡。苔白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诊断:泄泻。
证型:脾虚泻。
辨证分析:本证常由暴泻失治迁延而成,稀水样便夹奶块及不消化物,食欲虽尚可,但食入即泻,均为脾虚不运之症;精神较差,舌质淡,苔白腻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加减。
用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葛根、扁豆、藿香、木香、炮姜、焦山楂、焦神曲。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18岁,2003年7月15日就诊。起病3日,仍身热(38℃),恶寒少汗,头身重痛,四肢沉重,胸闷不舒,口淡不渴,苔厚白腻,脉缓。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湿温。
证型:邪遏卫气证。辨证分析:患者感湿热病邪,始则湿遏卫表,卫气失宣故身热不扬而恶寒,头身重痛;湿阻气机,故胸闷不舒,口淡不渴,苔白厚而腻,脉缓为湿重于热之候。故证属湿重于热,邪遏卫气。
治法:宣化表里之湿。
主方:藿朴夏苓汤。
用药:藿香、厚朴、法夏、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

第2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0岁。自觉阴部生疮,肿胀已化脓、疼痛,行动艰难,伴高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腻。


正确答案: 诊断:阴疮。
证型:热毒型。
辨证分析:感染邪毒,或湿热毒邪蕴积于下,伏于肝经,与血相搏,郁结成疮。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主方:仙方活命饮
用药:金银花、甘草、天花粉、防风、穿山甲、皂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贝母、白芷、陈皮。

第3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12岁,1988年12月20日就诊。自诉昨日突感恶寒发热,头痛。今晨起,面部红肿微痛,左侧为甚,伴目赤咽痛,稍咳。现症见:发热(T:38.5℃),恶寒头痛,头面红肿作痛,目赤咽痛,稍咳,舌苔薄黄,脉浮数。


参考答案:中医诊断:大头瘟。证型:毒侵肺卫。辨证分析:患者感风热时毒,邪从口鼻而入,初起侵袭肺卫,邪毒犯卫则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热毒郁肺,肺热上炎则目赤,咽痛微咳;热毒上攻头面则头面红肿微痛;苔薄黄,脉浮数为毒侵肺卫之候。治法:疏风清热透表,宣肺利咽解毒。主方:加味葱豉桔梗汤。用药:鲜葱白、桔梗、山栀子、薄荷、淡豆豉、连翘、甘草、淡竹叶、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蝉蜕。

第4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主方、治法与用药)患者,男性,50岁。有咳喘史12年,复发3日。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体温38.3℃。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小青龙汤证。
辨证分析:此新感引发宿疾。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故发热、恶寒、无汗,寒饮犯肺,故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寒里饮之象。治法: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主方:小青龙汤。
用药: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第5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31岁,1990年8月1日就诊。患者湿温,因发热腹胀而用通下,热势减而脘腹胀满不除,大便溏泻,日4~5次,食少无味,尿短少,苔白腻,脉缓。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湿温(变证)。
证型:湿从寒化,寒湿困脾。辨证分析:患者湿困脾阳,阻滞气机见发热,腹部胀满,误用通下,脾阳再损,故而湿从寒化,困阻中焦,脾气不升,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不除且大便溏泻;脾失健运则食少无味。治法:温运脾阳,燥湿健胃。
主方:加减正气散加味。
用药:藿香、厚朴、茯苓、陈皮、大腹皮、谷芽、苍术。

第6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诊断依据、证型;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法)患者,女性,38岁。患者3小时前被汽油烧伤双下肢,起水疱,创面剧烈疼痛,发热,烦躁,口干,小便短赤。体查:双下肢可见大小不一的水疱,舌红苔黄,脉弦数。


正确答案: 诊断:烧伤(浅二度)。
诊断依据:3小时前被汽油烧伤双下肢,起水疱;双下肢可见大小不一的水疱。
证型:火热伤津型。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用药:黄连、黄芩、山栀、黄柏、生地、麦冬、金银花。
外治法:创面清创后,用地榆膏、湿润烧伤膏换药。

第7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主方、治法与用药)患者,男性,63岁。嗜睡,手足厥冷1周。病已10余日,始因感寒而发热恶寒,后头身疼痛,经服银翘散后发热即退,但病未愈恶寒反增,精神萎靡,嗜卧但睡不熟,四肢厥逆,不欲饮食,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微。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四逆汤证。
辨证分析:病人少阴,少阴阳虚故无热恶寒,四肢厥逆,心神不充则精神萎靡,体力疲惫,似睡非睡;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均为少阴阳衰之征。
治法:回阳救逆。
主方:四逆汤。
用药:炙甘草、干姜、附子。

第8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及用药)患者,男性,62岁。患者10日前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咽干,微咳嗽,经治未效。来诊时诉仍发热,自觉腹胀满3日,微恶寒,汗出,大便秘结,口干思饮,咳嗽痰黄,胃纳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数。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腹满病。
证型:里实腹满兼表证未解。
辨证分析:外感风寒邪气,表邪未尽解,部分邪气入于阳明,热迫于肠,实热内结,腑气壅滞。
治法:攻下里实,兼解其表。
主方:厚朴七物汤。
用药: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第9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37岁。近1年来精神忧郁,情绪易于波动,心烦失眠,时呵欠频作,或无故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口干,大便结,舌质红或嫩红,苔少,脉细弱或细弦。


正确答案: 诊断:妇人脏躁。
证型:心脾两虚型。
辨证分析:思虑不解,积久伤心,心血不足,神无所附,或劳倦伤脾,化源不足,心失所养,神无所归,而发为脏躁。
治法:甘润滋养,养心安神。
主方:甘麦大枣汤加酸枣仁、柏子仁。
用药:小麦、甘草、大枣、酸枣仁、柏子仁。

第10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主方、治法与用药)患者,男性,28岁。发热2日。感冒发热持续不退,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其如疟状,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而微渴,呕恶不欲食,胸胁满闷。舌质红苔淡黄,脉弦略数,体温38,9℃。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少阳病。
证型:小柴胡汤证。
辨证分析: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则往来寒热,发作如疟;邪犯胆经,故头痛,胸胁满闷;胆火上扰,则口苦,眩晕,咽干而微渴;胆热犯胃则呕恶不欲食;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为少阳热郁之象。
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主方:小柴胡汤。
用药:柴胡、黄芩、生姜、法夏、人参、炙甘草、大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