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因“高热、乏力1周”来诊。患者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3.0×10/L,血小板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20岁,因“高热、乏力1周”来诊。患者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3.0×10/L,血小板40×10SB9.gif]/L,尿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抗核抗体l∶640,血清γ-球蛋白0.40,Coombs试验(+)。目前较合适的治疗方案是()。
A

血浆置换

B

输新鲜全血

C

较大剂量甲泼尼龙

D

环磷酰胺冲击

E

输血小板和洗涤红细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25岁。1周来皮肤出现紫癜来诊,无发热,大小便正常。实验室检查:血Hb120g/L,WBC6.5×10/L,分类正常,PLT25×10/L。[假设信息]若患者病情加重,出血症状明显,化验血小板6.0×10/L,应选用如下治疗,除了

A.静注免疫球蛋白G

B.静注长春新碱

C.静注地塞米松

D.静注甲泼尼龙

E.输注浓缩血小板


正确答案:B
1.该患者无原因的发生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因此最大可能的诊断是ITP,其他除TTP有血小板减少外,血小板均正常,而TTP常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因此也不像。2.除脾不大支持ITP外,其他均不支持,皮肤紫癜略高出皮面支持过敏性紫癜,关节出血和肌肉血肿支持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的出血,口腔溃疡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见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TP是由于自身免疫造成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所以实验室检查应该见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由于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有共同的抗原性,所以抗体在破坏血小板的同时,也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所以导致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而幼稚、颗粒型增多,答案为E。4.由于ITP是自身免疫所致,所以首选的治疗是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满意时才考虑脾切除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而血小板输注只适用于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L)伴明显出血者。5.当血小板明显减少而出血重者的治疗常选用静注免疫球蛋白G、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及静脉输注浓缩血小板,疗效快而肯定,一般不选用静注长春新碱,此疗法作用慢,而且不是全部有效。

第2题:

患者女,3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细胞
B.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血病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加。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一般自身免疫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见粒系核左移。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消耗过多,使中性粒细胞破坏,因此本题考虑选C。类白血病反应中骨髓粒系比例增高,外周血白细胞也高达正常值数倍,故D不对。再障一般有血红蛋白的下降,故E不对。慢淋多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本题白细胞下降,故B不对。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某些非细胞毒类药物或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形成的半抗原能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从而诱发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使粒细胞破坏。故选D。

第3题:

患者男性,23岁。因乏力、牙龈出血来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9/L,血小板65×109/L,网织红细胞0,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阙如。在其既往病史中,哪项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A.3岁时患过“水痘”

B.5岁时患过“腮腺炎”

C.2年前因腹泻服过诺氟沙星

D.半年前患过“感冒”服过银翘片

E.2个月前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


正确答案:E
从病例资料反映患者应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期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引起免疫介导造血干细胞损伤极有可能为再障的发病机制。

第4题:

患者男性,23岁。因乏力、牙龈出血来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L,血小板65×10/L,网织红细胞O,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阙如。在其既往病史中,哪项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A.3岁时患过“水痘”
B.5岁时患过“腮腺炎”
C.2年前因腹泻服过诺氟沙星
D.半年前患过“感冒”服过银翘片
E.2个月前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

答案:E
解析:
从病例资料反映患者应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期患过“急性传染性肝炎”引起免疫介导造血干细胞损伤极有可能为再障的发病机制。

第5题:

患者因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白细胞减少症,支持诊断的检查结果是

A:外周血白细胞<4*109/L
B:外周血白细胞<3.5*109/L
C:外周血白细胞<3*109/L
D:外周血白细胞<2.5*109/L
E:外周血白细胞<2*109/L

答案:A
解析:
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第6题:

患者女,55岁。右上腹痛阵发性加重,伴寒战和皮肤、巩膜黄染2天来诊。查体:T40℃,P120次/分,R23次/分,血压80/60mmHg。躁动、谵妄,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并反跳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触痛,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5×10/L,血小板汁数20×10/L。该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

A.床旁B超

B.PTC

C.ERCP

D.MRCP

E.CT


正确答案:A
1.Charcot三联症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Charcot三联症加上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称为Reynolds五联征,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该患者符合Reynolds五联征。2.因病情危重,B超最为实用,可在床旁进行。如患者情况允许,可行CT、MRCP检查。3.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只有解除胆管梗阻,才能控制胆道感染,制止病情进展。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力求简单有效。一般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胆囊病变多为继发,一般不做急诊切除。单纯胆囊造口术常难以达到有效的胆道引流,一般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

第7题:

患者男性,48岁。因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3个月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白细胞减少症。支持诊断的检查结果是

A.外周血白细胞<4×10/L
B.外周血白细胞<5.5×10/L
C.外周血白细胞<6×10/L
D.外周血白细胞<4.5×10/L
E.外周血白细胞<5×10/L

答案:A
解析: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10/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支持诊断的检查结果应低于4×10/L。

第8题:

患者女,20岁,因“高热、乏力1周”来诊。患者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0×109/L,尿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抗核抗体l∶640,血清γ-球蛋白0.40,Coombs试验(+)。目前较合适的治疗方案是A、血浆置换

B、输新鲜全血

C、较大剂量甲泼尼龙

D、环磷酰胺冲击

E、输血小板和洗涤红细胞

经激素治疗后体温正常,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系恢复正常,对下一步治疗最重要的检查是A、骨髓涂片

B、抗血小板抗体

C、肾穿刺

D、抗双链DNA(dsDNA)抗体

E、免疫蛋白电泳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C

第9题:

患者因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白细胞减少症,支持诊断的检查结果是( )

A.外周血白细胞<4×10/L
B.外周血白细胞<3.5×10/L
C.外周血白细胞<3×10/L
D.外周血白细胞<2.5×10/L
E.外周血白细胞<2×10/L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患者,女,36岁。因乏力、牙龈渗血、鼻出血1周入院。查血象: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2.8×10/L,血小板45×10/L。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占89%。

患者牙龈渗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贫血
B.牙龈炎
C.白细胞低
D.血小板功能异常
E.合并DIC

答案:D
解析:
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后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骨髓象示增生活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