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方法。


正确答案: 1、调查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主要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
2、分析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主要方法:计划标准;强制性标准;空间标准。
3、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汇总方法:资料鉴别(鉴别资料的真伪;鉴别程度);问题的整理(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资料汇编、资料分析)。
4、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
(1)经济效益状况:综合经济评价法(打分排队发、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法;绩效审计法。
(2)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指标性评价;总体性评价。
(3)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劳动合同的规范性;劳动基准法的遵守情况;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运行状况;职工职业技能和文化生活情况。

第2题:

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劳动监察的力度: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制止、责令改正和给予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
(2)劳动标准的制定:劳动标准的制定过程,为了使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得到很好的实施,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制定程序就必须具备其合理性。劳动标准的可操作性,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劳动标准的可操作性。
(3)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一般来说,如果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盈利性较强,那么该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实施情况就会较好,因为用人单位有能力有资金去执行法律规定的甚至是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劳动标准,而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差,连自身盈利都不能实现的用人单位而言,他们只有通过削减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很难有效的施行劳动标准。
(4)劳动力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处于供太于求的状态,那么用人单位就处于优势地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实施状况往往不好,因为他们不需要靠高劳动标准来吸引和留住员工。

第3题:

简述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劳动监察的力度:劳动监察是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责令改正和给予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劳动监察监督检查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在用人单位贯彻落实的情况,是保证法定劳动标准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
二、劳动标准的制定:
(1)劳动标准的制度过程:要科学、民主、合法,充分汲取员工的意见,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要得到基层员工支持,标准更容易落实。
(2)劳动标准的可操作性:制定的劳动标准在实用,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劳动标准,内容要具体,员工能理解,制定要严谨。
(3)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企业经营效益好,劳动标准执行情况就比较好,经营差,很难有效实施劳动标准。
(4)劳动力供求关系:
①供大于求时,企业处于优势,实施劳动标准往往不好。
②供小于求时,劳动者处于优势,实施劳动标准好才能吸引人才。

第4题:

分析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分析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情况的主要方法包括:
1)计划标准
2)强制性标准
3)空间标准

第5题: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评价的一般方法,包括:
1)指标性评价
2)总体性评价

第6题: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汇总方法包括?


正确答案: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汇总方法:
1)资料的鉴别
2)问题的整理

第7题: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的基于经济效益的评价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的基于经济效益的评价:
1)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式
2)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法
3)绩效审计法

第8题: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基于劳动关系的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当中基于劳动关系的评价的一般方法,包括:
1)劳动合同的规范性
2)劳动基准法的遵守情况
3)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运行状况
4)职工职业技能和文化生活情况

第9题:

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状况的评估方案的内容涵盖()等。

  • A、现场调查
  • B、人员安排
  • C、起草评估报告
  • D、总结推广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将适用于用人单位的国家、地方、行业强制性标准具体化,明确企业适用的推荐性标准内容和范围,避免违反法律。
(2)规范各项作业的流程及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3)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营造良好而有序的内部工作环境和秩序。
(4)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及技巧。
(5)人性化管理,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