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16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疼痛,疼痛如刀割,持续十几秒后缓解。近年发作逐渐频繁,l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45岁。16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疼痛,疼痛如刀割,持续十几秒后缓解。近年发作逐渐频繁,l天前因持续发作疼痛不止入院。针对该患者的疼痛护理,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

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

B

要求患者尽量忍受疼痛

C

与患者交谈,了解疼痛发作的诱因

D

遵医嘱用止痛药

E

听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性质是( )

A.针刺样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搐,起止突然

C.压榨样疼痛,伴窒息感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正确答案:C

第2题:

典型偏头痛的特点是

A、偏侧头胀痛

B、颈部疼痛伴随头昏

C、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D、面部闪电样疼痛

E、后枕部闪电样疼痛


参考答案:C

第3题:

患者,男,25岁。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取

A、丝竹空、阳白、外关

B、颧髂、迎香

C、列缺、太阳

D、曲池、外关

E、太冲、三阴交


参考答案:D

第4题:

患者,男,25岁。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取

A.丝竹空、阳白、外关
B.颧髂、迎香
C.列缺、太阳
D.曲池、外关
E.太冲、三阴交

答案:D
解析: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治法当以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为主。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选用: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内庭。配穴:眼部疼痛配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支痛配颧髎、迎香;下颌支痛配承浆、颊车、翳风。外感风寒配风池、列缺;外感风热配曲池、外关;气血瘀滞配内关、三阴交;肝胃郁热配行间、内庭;阴虚阳亢配风池、太溪。该患者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黄,脉数为风热证,故选取曲池、外关为配穴。

第5题:

患者,女,45岁。16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疼痛,疼痛如刀割,持续十几秒后缓解。近年发作逐渐频繁,1天前因持续发作疼痛不止入院。针对该患者的疼痛护理,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
B.要求患者尽量忍受疼痛
C.与患者交谈,了解疼痛发作的诱因
D.遵医嘱用止痛药
E.听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

答案:B
解析:
三叉神经痛疼痛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了解疼痛的诱因。指导患者采用指导式想象、听音乐、阅读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疼痛。也可以指导患者按医嘱服用止痛药,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疼痛异常难忍,易影响生活,针对疼痛应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要求患者忍受。

第6题: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取

A、丝竹空、阳白、外关

B、颧髎、迎香

C、列缺、太阳

D、曲池、尺泽

E、太冲、三阴交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者女,45岁,三叉神经痛。护士在询问患者病史,预期可能会有哪个症状

A.一侧面瘫

B.轻柔按摩后疼痛可缓解

C.刷牙后出现刀割样疼痛

D.喝冷饮料后疼痛缓解

E.疼痛缓慢发作,持续数小时


正确答案:C
三叉神经痛病人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以突发突止,骤然发生的闪电或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称“扳机点”。每次发作时间由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第8题:

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性质是

A.针刺样刺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搐,起止突然

C.压榨样闷痛,伴窒息感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正确答案:C

第9题: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剧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取

A.丝竹空、阳白、外关
B.颧髎、迎香
C.列缺、太阳
D.曲池、尺泽
E.太冲、三阴交

答案:D
解析: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治法当以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为主。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选用: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并要随证配穴,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该患者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黄,脉数为风热证,故选取曲池、尺泽为配穴。

第10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55岁,
(1)主诉:右面部发作性疼痛3年。
(2)现病史: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右面部眶下区剧烈性疼痛,呈刀割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每日发作数次,说话、刷牙、进食等均可引起疼痛发作,间隙期无任何症状,不伴有头昏、头痛。在院外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0.1g,3次/天,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在服药后1个月左右,复查血象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遂停用卡马西平。
(3)检查:痛苦面容,右手护面,右面部无感觉异常,右鼻唇沟有明确的扳机点,角膜反射正常。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诊断依据:①疼痛部位:右面部眶下区;②疼痛性质:剧烈疼痛,刀割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每日发作数次,间隙期无任何症状;③诱发因素:说话、刷牙、进食等;④右鼻唇沟可查及扳机点;⑤右面部无感觉异常,角膜反射正常。
(2)鉴别诊断
1)不典型面痛:一般分界不清,疼痛常为持续性,程度较轻,伴面部出汗、潮红等,可行蝶腭神经阻滞。
2)舌咽神经痛:是舌咽神经支配区反复发作性剧痛的疾病。属特发性神经痛的一种。①疼痛部位:耳深部、耳下后部、咽喉部、舌根部等,以中耳深部痛最多;②疼痛特点:发作性疼痛,为针刺样、电击样疼痛,可有夜间痛;③扳机点:舌根部、腭、扁桃体、咽部;多见于吞咽食物时痛,且在咀嚼动作时痛;④伴随症状:发作时有涎液和泪腺分泌、发汗等;⑤局麻药咽部、舌根部喷雾或涂抹有效。
(3)治疗
1)药物治疗:该患者在服用卡马西平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白细胞数下降,停用后白细胞数恢复正常,以后改用苯妥英钠无此副作用。卡马西平常作为三叉神经痛最有效首选药物,但它有明显的骨髓抑制、药物性肝炎以及发生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如出现上述副作用应减量或停用,改用其他药物或下述方法。
2)封闭治疗:可用1%~2%普鲁卡因(可加入维生素B),行眶下神经主干封闭。
3)理疗:选用维生素B、维生素B及普鲁卡因,用离子导人法将药物导人到疼痛部位或穴位。
4)注射疗法:无水乙醇或95%乙醇或纯消毒甘油行眶下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注射。
5)针刺疗法: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
6)冷冻、激光等方法:近年来有的学者采用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获一定疗效。
7)手术疗法:可行眶下神经撕脱术。
8)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