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脑栓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脑栓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第一期:癖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第二期:炎性浸润期。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硬结,皮肤因水肿变薄,可出现水疤,极易破溃。第三期:浅度溃疡期。表皮水疤逐渐扩大、破溃,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人真皮下层和肌肉层,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发黑,可深达骨面,易引起全身感染。

第2题:

试述抽搐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抽搐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暂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四肢强直,双手握拳。

第3题:

试述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1)病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炎,少数病人可因为血管外伤、先天性动脉狭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2)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病。约25%的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常见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偏盲,并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第4题:

试述脑溢血的病因及观察、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病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溢血最常见的病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以及血液病、脑动脉炎均可引起脑溢血。
观察要点:
(1)降低血压是控制出血的关键。24小时内是否能将收缩压降至理想水平直接与预后有关。每2~4小时测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1次,以了解病情变化。如果压眶反射消失或昏迷加深、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脉搏缓慢并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呼吸不规则时,提示出血扩展,要及时处理。
(2)及时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血压急剧上升,脉搏变慢或出现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等为脑疝的前驱症状,应紧急处理。
护理要点: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为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患者的头部可置一软枕,并抬高约15~30°。患者的头应偏向一侧,并及时抽吸口、鼻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2)起病72小时内禁食,静脉维持营养。如无呕吐及胃出血,于第3天放置胃管,给予低脂、低盐、易消化的流汁。按昏迷及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3)高热时要进行物理降温。

第5题:

试述脑栓塞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剧,严重病人在数秒钟之内即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偏瘫、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偏盲、偏瘫、失语等。

第6题:

试述甲状腺危象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1)甲状腺危象的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谢率加速,久之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加上术前抗甲状腺药治疗准备不够,手术创伤应激即可诱发危象产生。(2)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术后12~36小时内出现高热、脉快(>120次/min)、烦躁、谵妄、呕吐、水泻甚至昏迷。(3)甲状腺危象的处理方法:①应用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②氢化可的松200~400mg分次静脉滴注;③应用镇静药;④给氧;⑤降温,应用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⑥静脉输人大量葡萄糖注射液;⑦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第7题:

试述烧伤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精神症状:有狂躁兴奋和抑制性忧郁两型。但到晚期均为抑制型。
(2)体温变化: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幅度较大(1~2℃)呈间歇热或稽留热。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起病时常伴有寒战,体温骤升,肠杆菌属感染时呈弛张热或稽留热;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体温呈低热,甚至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体温。
(3)心率和呼吸:心率加快(成人常在140次/min以上),与体温不平行,呼吸急促。
(4)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多系晚期现象,但有时来势凶猛的脓毒症,血压下降可能为较早出现的症状,多为固紫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感染。如病员出现全身情况突然变化,特别是出现尿量减少时,应及时测血压。
(5)胃肠功能变化:较早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不振.随后出现腹部饱满,肠鸣音减弱。重症者肠麻痹,腹部隆起如鼓,亦可出现胃扩张,有的还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稀溏,主要为粘液。
(6)创面变化:创面骤变,刨面出现出血坏死斑,创面加深,创缘变钝,上皮生长停滞,色泽褐暗、恶臭;或创面崩溃、糟烂,有侵蚀现象;或创面干枯无生机,很少分泌物等。
(7)水肿:在烧伤早期,水肿尚未回收时,临床表现水肿迟迟不消退。在早期水肿回收的消肿过程中,表现为水肿又重复加重。在水肿回收完毕后,表现为水肿又起。
(8)血液检查方面的变化:脓毒症发生时,血生化检查等多有变化.白细胞计数骤升或骤降。其他如尿素氮、肌肝清除率、血糖、血气分析、血小板等都可能变化。
防治原则:
(1)及时积极地纠正休克,维护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肠粘膜的组织屏障,对预防感染脓毒症有重要意义。
(2)早期诊断和治疗:当发现初起寒颤、发热时抽血送细菌培养,一般较易获得阳性结果。
(3)正确处理创面: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应加强创面的处理,勤换药,勤翻身,充分暴露创面,保持干燥,及时切(削)痂植皮。
(4)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出现脓毒症早期症状,立即选择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阳性球菌的两种或三种抗生素联用,并送血培养及细菌敏感试验。同时要注意真菌感染。
(5)提高机体抵抗力: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供给,必要时应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及脂肪乳剂等。
(6)消毒隔离:大面积烧伤病员入院后应置于通过彻底消毒的房间,使用无菌被服,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定时通风,房间墙壁地面家具每天用消毒水抹拖3次,空气消毒3次,避免交叉感染。

第8题:

试述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病因: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第9题:

试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正确答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因(1)在筛板或其后水平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大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相关的血管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远视、小视盘也是好发因素。
(2)如果阻塞部位不是动静脉交叉处,可能为炎症性病,如视网膜血管炎。
(3)影响血管壁,引起凝血机制和血粘度增高的原因也与本病有关。高血粘滞性,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可出现双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样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是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有的病人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矇。
(2)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3)视网膜混浊水肿,尤其是后极部,但在中心凹,可透见其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反光,在周围灰白色水肿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
(4)视网膜动脉变细,少见视网膜出血。
(5)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线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1)降低眼压的措施,如压迫眼球,前房穿刺,球后麻醉,口服乙酰唑胺;
(2)其他方法还有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每小时10分钟;
(3)应用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含片,以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4)有巨细胞动脉炎,应用泼尼松对预防另一眼发病有效。
(5)应作系统性检查寻找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对因治疗,预防另一眼发病。
(6)有少部分眼在1~2个月后可能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可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第10题:

试述脑栓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有风湿性心瓣膜病伴发慢性心房颤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人工瓣膜等心源性赘生物脱落,大动脉管壁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癌细胞栓子,气体栓子,长骨骨折的脂肪栓子,心脏直视手术的血栓形成等。
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剧,严重病人在数秒钟之内即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偏瘫、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常因脑水肿、脑疝死亡。轻者可出现脑局部症状,如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失语等。较小的脑栓塞,神经症状可完全恢复,亦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