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7岁,广东人,6月23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5天、皮疹1天入院。体检:体温39.2℃,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27岁,广东人,6月23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5天、皮疹1天入院。体检:体温39.2℃,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数为3.8×109/L,血小板为8.0×109/L。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

作血清肥达反应

B

检测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

C

检测血清中抗麻疹病毒的Igm抗体

D

血液培养细菌

E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14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天,于3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患者的皮疹为

A.斑疹

B.丘疹

C.斑丘疹

D.玫瑰疹

E.淤点和淤斑


正确答案:E
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双球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等,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淤点和淤斑。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

第3题: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L,PLT7.8×10/L。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D、血液细菌培养

E、血清RPR测定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B

第4题:

陈某,女,29岁,海南人。因发热伴头痛、骨关节疼痛、皮疹4天入院。身体评估:体温39.1℃,皮肤有散在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数3.8×109/L,红细胞4.2×1012/L,血小板96.3×109/L。病人所患疾病最可能是()

  • A、登革热
  • B、成人麻疹
  • C、肾综合征出血热
  • D、恙虫病
  • E、伤寒

正确答案:A

第5题:

女,29岁,广东广州市人,6月19日入院。因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曾自服退热药治疗,无好转。体检:体温39.1℃,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数为2.8×109/L,血小板为58×109/L。有助于明确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是()

  • A、病毒分离
  • B、登革病毒抗体检测
  • C、RT-PCR检测RNA
  • D、血液病原体培养
  • E、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关于猩红热皮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散在斑丘疹,退疹不脱屑
B.皮疹一日出齐,次日消退
C.充血性皮疹、弥漫分布,疹间无正常皮肤
D.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
E.多种形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

答案:C
解析:
A项,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伴脱皮。B项,皮疹多在发热后第二日出现,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D项,应为针尖样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E项,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并未呈向心性分布。

第7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3.8*109/L,PLT7.8*109/L。

有助于明确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抗登革病毒IgM抗体测定
C:血清抗钩体IgM抗体测定
D:血液细菌培养
E:血清RPR测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诊断。

第8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9岁。因急性发热伴头痛、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及红斑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牙龈出血。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WBC 3.8×109/L,PLT 7.8×109/L。

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登革热的诊断。患者急性起病,高热(39.1℃),皮肤斑疹,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第9题:

患儿女性,18个月,因“发热伴手足皮疹1天”入院,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3℃,无抽搐、寒战,偶有咳嗽,无气促、发绀,手足皮肤见皮疹。查体:神志清楚,反应可,呼吸平稳,咽充血,双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峡部见疱疹,未见脓点。手掌、足心可见数个红色丘疹性皮疹,压之褪色,无出血点及瘀斑,肛周可见数个淡红色小丘疹,压之褪色。[提示]入院第3天,手足口病病原体核酸检测报告:EV71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结合患儿症状及体征,患儿“手足口病”诊断明确。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特点是()

  • A、手、足、口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小疱疹
  • B、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 C、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 D、疱疹处痒、痛、有结痂
  • E、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 F、疱疹内液体多,疱液先透明而后混浊

正确答案:A,C,E

第10题:

女,39岁,广东佛山市人,8月17日入院。因发热伴皮疹,双下肢骨、关节疼痛3天入院。体检:体温39.3℃,皮肤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WBC3.8×109/L,RBC4.5×1012/L,HB118g/L,PLT78×109/L。病程第5天出现病情加重并剧烈头痛,呕吐,烦躁,颈强直,血压升至158/100mmHg,心率50次/分。本例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 A、抗病毒治疗
  • B、止血及输血
  • C、20%甘露醇脱水
  • D、扩充血容量
  • E、解热镇痛剂退热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