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题目
单选题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A

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

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

C

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

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王阳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我国明代的著名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B.发展了朱熹的心本体论和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构建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C.王阳明的良知和孟子的良知大不相同

D.王阳明认为“良知”原本是“心之虚灵明觉”,是“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


正确答案:B

第2题:

如何理解陆九渊的“心即理”?


正确答案: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南宋人。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后人编为《陆九渊集》
陆九渊嫌朱熹的学说太复杂太繁琐,于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干脆的办法。他说,理就在心中,“心即理”,因此不必多向外求,只要“保吾心之良”,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原则——“理”。即“心即理”的宇宙观,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干点包括:
陆九渊“心即理”的命题,是武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其根源在于无限夸大心的思维作用和人的道德意识,以至否定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的独立存在,而把心看成惟一的实体。即“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陆九渊的所谓“心”,有时又称作“本心”,是指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它包括人的道德观念,也包括事物的规律。他说:“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天覆地载,春生夏长,秋敛冬肃,俱此理”。
陆九渊所谓的理不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只是道德的原则。他所谓的心就是道德意识。陆九渊所谓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就是认为道德意识是最高的实体。

第3题:

理学发展至明代,出现了王阳明的()。它认为“心即理”。


参考答案:心学

第4题:

主张“吾心即宇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家是()。

  • A、周敦颐
  • B、王阳明
  • C、张载
  • D、陆九渊

正确答案:B

第5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 B、“心外无物”
  • C、“理”
  • D、“格物致知”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选项与“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B、我思故我在
  • C、气者,理之依也
  •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正确答案:B

第7题:

陆九渊“心即理”


正确答案: 理在人心中,主观主义认识论。

第8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和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理

B.仁

C.心外无物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B

第9题:

理学中的“心学”派主张“心即理”、“吾心即宇宙”,把“心学”发展到极致,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张载
  • B、朱熹
  • C、周敦颐
  • D、王阳明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有关明朝王阳明思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④提出“格物致知”()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