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西班牙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抗议下,恢复了所强占的美国传教士在其境内拥有的土地,并保证对该美国教会及其财产给予保护。这种国家责任形式是()A 停止不法行为B 保证不重犯C 赔偿D 抵偿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资本阶级人权观的思想渊源是()A 联邦主义B 国家主义C 人文主义D 国际主义
问题: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其决定机关是()A 外交部B 最高人民法院C 国务院D 公安机关
问题:多选题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享有的无害通过权要求()A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B通过是为了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C除例外情况外,通过必须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D通过时做短暂停留以供检查E潜水艇必须在水面航行并展示其国旗
问题:单选题在拉美国家间的外交庇护的特殊之处在于,甲国对乙国人给予外交庇护的场所可以是()A 甲国驻乙国使领馆B 乙国驻甲国使领馆C 甲国停泊于丙国港口的商船D 甲国的领土
问题:单选题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参加国际条约谈判时,需要出示其所代表的国家颁发的全权证书的是()A 政府总理B 国家总统C 外交部长D 谈判代表
问题:多选题国际不法行为可以单独归于一国的情况有()A一国的国家机关的行为B行使政府权力要素的人或实体的行为C由另一国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D一国援助另一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E逾越权限或违背指示的行为
问题:单选题专门将“空中劫持”定义为一种单一罪名得国际犯罪的公约是()A 《东京公约》B 《芝加哥公约》C 《海牙公约》D 《蒙特利尔公约》
问题:单选题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是()A 《国际联盟盟约》B 《世界人权宣言》C 《联合国宪章》D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问题:单选题反人道罪的犯罪对象是指()A 战俘B 正规武装部队C 平民D 非正规部队
问题:单选题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制定海洋法公约时采取的表决方式是()A 全体一致同意B 多数同意制C 加权表决制D 协商一致
问题:单选题公约通常是许多国家就某一重大法律问题举行国际会议而制定的()A 双边条约B 多边条约C 契约性条约D 国际组织章程
问题:问答题美国驻德黑兰外交领事人员案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伊朗王国政府被推翻。在革命过程中,示威游行的伊朗学生冲击并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使馆,扣留了美国驻伊使馆的外交领事人员。为此,美国于1980年宣布冻结了伊朗在美国的资产。在释放人质谈判未能迅速取得结果的情况下,卡特政府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朗使用武力营救人质,但行动遭到失败。与此同时,1979年11月29日,美国向海牙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请求国际法院指示临时保全措施,同时请求法院判定伊朗违反了《维也纳外交领事关系公约》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伊朗对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其理由之一是认为扣押美国外交人员是民众的行为,不是伊朗政府的行为,因此美伊两国之间不存在争端。案件进行过程中,美伊两国继续进行了谈判,并最终达成了解决的方案,被扣押的美国外交领事人员获得了释放。(1)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国际争端?理由何在。(2)美伊纠纷如果是国际争端,请问它属于法律性争端还是政治性争端。(3)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资产的行为属于反报还是报复?理由何在。(4)美伊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5)美国能否在谈判的同时,又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
问题:单选题“无害通过权”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意味着: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A 外国船舶可以自由地进入内水B 外国船舶可以继续不停和迅速地穿过领海C 外国船舶可以自由地选择通过领海的方式D 外国潜水艇可以继续不停和迅速地从水下通过领海
问题:多选题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是指()A假装休战或投降B假装因伤或因病而无能力C假装具有平民或非战斗员的身份D使用伪装、假情报和假目标E使用国际组织或中立国的标志或制服而假装享有被保护的地位
问题: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有权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是()A 国务院B 国家主席C 全国人大常委会D 外交部
问题:单选题关于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外层空间的活动适用其下方空气空间所属主权国家的法律B 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已经划定C 国家的领空主权可延伸到外层空间D 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适用不同的法律
问题:单选题接受国准许派遣国领事执行职务的证书是()A 领事任命书B 国书C 介绍函D 领事证书
问题:单选题瑞士取得国际法院诉讼当事国的资格是因为当时它()A 是联合国的会员国B 虽非联合国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C 事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D 具有永久中立国的特殊身份
问题:单选题关于人权的第一个专门性国际文件是()A 《国际联盟盟约》B 《联合国宪章》C 《世界人权宣言》D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