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什么是音高听觉理论?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音高听觉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绝对音高?


正确答案: 绝对音高是指振动体发出的频率的自然音高(如音叉等)。

第2题:

什么是音高听觉理论?


正确答案: 听觉理论有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频率理论有电话论和神经齐射论。费尔德提出了电话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是按相同频率工作的,振动的数量和声音的原有频率相对应。韦弗儿提出了神经齐射说,认为当声波频率在400赫兹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声波频率相对应,当声波频率过高时,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位置理论有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共鸣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短纤维对高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长纤维对低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冯·贝克亚西提出了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幅也随着逐渐提高直到最大值,然后振动停止前进而消失。

第3题:

声调的音高有时是相对音高,有时则是绝对音高。()


答案:错
解析:

第4题:

为什么决定声调调值的是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


正确答案:1、调什指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的实际情况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但决定调值的或调值所反映的是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
2、同一个声调,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说出的的绝对音高就不一样,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说出来的音高也不一样,但只要是音高变化形式的幅度,也就是相对音高基本一致,听上去就是一个声调

第5题:

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
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
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
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音程。

第6题:

什么是标准音高呢


正确答案: 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

第7题:

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
4-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
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

第8题:

音高标准与温度为什么有关?


正确答案: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物体振动、媒质传播及人耳接收。而所有物体皆有其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制定音高标准时,人们发现,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声音高度。所以在确定国际标准音高时,需要特意强调温度的前提。

第9题:

听觉理论有().

  • A、空间频率理论
  • B、位置理论
  • C、行波学说
  • D、共振假说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乐音体系中的等音是()。

  • A、音高同、名称异
  • B、音高名称相同
  • C、音高名称不同
  • D、音高异、名称同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