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桥头附近为砂性粘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表随机组合起

题目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桥头附近为砂性粘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表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事件(2):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问题:1.结合背景资料,写出施工单位需要签订哪些合同?2.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3.针对事件(1),改正错误之处。4.针对事件(2),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施工承包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检测合同、劳务合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保险合同。2.现场面积,地质地形(或承载力),防排水,工程规模,工期,运输安装,机械设备,安全与环保,用水用电。3.张拉预应力筋前,必须对油泵(或压力表)和千斤顶进行配套标定(或检验);张拉设备应配套使用。4.应先进行桥面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后安装伸缩缝。病害:路面不平整病害、接缝处压实度不足造成跳车明显,还可能导致伸缩缝早期破坏。

1.此题考察承包商的主要合同关系。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公路工程施工有关合同”与“掌握公路工程二级注册建造师签章要求”两个目。(1)承包合同:承包商是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者,是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者。承包商通过投标接受业主的委托,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分包合同: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承包商常常需要与其他承包商合作才能完成总承包合同责任。承包商把从业主那里承接到的工程中的某些分项工程或工作分包给另一承包商来完成,则要与其他承包商(即分包人)签订分包合同。(3)采购合同:承包商为采购和供应工程所必要的材料、设备,与材料、设备供应商所签订的材料、设备采购合同。(4)运输合同:运输合同是承包商为解决材料、物资、设备的运输问题而与运输单位签订的合同。(5)加工合同:加工合同是承包商将建筑构配件、特殊构件的加工任务委托给加工承揽单位而签订的合同。(6)租赁合同: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承包商需要许多施工设备、运输设备、周转材料。当有些设备、周转材料在现场使用率较低,或自己购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自己又不具备这个经济实力时,可以采用租赁方式,与租赁单位签订租赁合同。(7)劳务采购(或分包)合同:即由劳务供应商(或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施工提供劳务,承包人与劳务供应商(或劳务分包人)之间签订的合同。(8)保险合同:即承包商按施工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保险,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9)检测合同:承包商与检测机构签订的检测合同。(10)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是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建设单位为防止施工各方腐败行为,加强施工安全而与项目施工负责人签订的责任合同。工程变更合同、工程延期合同、工程费用索赔及价款调整合同、争端与仲裁合同等。根据背景材料需要签订的合同有施工承包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检测合同、劳务合同,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保险合同是必须要签订的。

[解答分析]这是一道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题,考核考生对公路工程施工有关合同的掌握。2.此题考察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的因素。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施工场地要求”一目。预制场的位置选择主要选在引道及其附近、桥下或特殊预制场。预制场的布置取决于现场的面积、地形、工程规模、安装方法、工期及机械设备情况等,条件不同,布置方法差异较大。

[解答分析]这是一道施工现场管理的题,考核考生对施工场地要求的掌握。3.此题考察预应力的张拉。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一目。(1)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油泵进行配套标定,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有几套张拉设备时,要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合。(2)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张拉强度时,方可进行张拉。(3)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4)张拉的程序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5)张拉过程中的断丝、滑丝不得超过规范或设计的规定。

[解答分析]这是一道桥梁施工技术的题,考核考生对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掌握4.此题考察桥梁伸缩缝安装。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与“掌握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两个目。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路面不平整病害、接缝处压实度不足造成跳车明显,还可能导致伸缩缝早期破坏。

[解答分析]这是一道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的题,考核考生对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的掌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8+126处有一座主跨为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该桥为旱桥,中间桥墩位于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低,地质条件为硬土。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依据导线总水准点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施工设计图上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作好护桩,监理复查认定不合格。
事件2: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桩孔的截面尺寸,当挖到第一节完毕时,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每节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土质和设计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第一节开挖完毕后,支护壁模板,护壁模板支好后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材料采用C20混凝土,护壁厚度为10cm,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护壁混凝土应根据气候条件,一般情况下浇灌完毕须经24h后可拆模。挖孔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事件3: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4:施工单位在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检测,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1>、指出事件1中的错误并改正。
<2>、事件2中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的原因是什么?
<3>、写出挖孔桩示意图中A和B的名称。
<4>、写出事件3中双控指的是什么?
<5>、事件4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改正: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2.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3.A是护壁,B是模板。
4.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5.施工单位应对断丝钢束卸荷、退锚、换钢束,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值。

第2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五座多跨简支桥梁。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20cm先张预应力空心板,五座桥梁共计35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20片。施工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图2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为节省费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张拉端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并重复使用。



施工中还有如下事件发生:
事件1:施工单位定制了8套模板(外模8套,充气式胶囊内模8套)循环重复使用,设定每片空心板预制周期为7d,整个预制施工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前20片空心板预制施工横道图如图3所示。




事件2:施工单位制定的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预应力张拉采用两套千斤顶、油泵施工,张拉前只要分别对千斤顶、油泵进行检查,即可用于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进行校核。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拆除外模和内模胶囊,采用与空心板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强度评定。
(4)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使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放张。
事件3:空心板预制中,发现有5片空心板顶板厚度只有7cm(设计厚度为10cm),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排除了外模板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施工、台座变形等因素,查找到事故原因后,及时解决了问题。
【问题】
1.写出图2中设施A的名称。
2.事件1中,计算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
3.逐条判断事件2中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的正误,并改正错误之处。
4.事件3中,分析空心板顶板厚度不足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A为横梁。2.工期=34×7+9=247d。
3.(1)错误。改正:张拉前对千斤顶、油泵进行配套标定,才能使用。
(2)错误。改正: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应以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3)正确。
(4)错误。改正: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规定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采用千斤顶放张(或砂箱法放张)。
4.固定充气胶囊的钢筋不牢固或钢筋数量不足,内模气囊上浮导致顶板偏薄。

第3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 12~26 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厂房项目,该项目中主车间为单层轻钢结构,厂房内有3个设备基础。车间基础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桩长18m,预制桩施工采取静力压桩。钢柱采取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梁钢结构为工厂预制,构件经现场减产构件尺寸,垂直度符合要求,但发现个别焊缝有裂纹缺陷,现场判定为热裂纹缺陷,需回厂处理。

柱,梁连接为高强螺栓连接,防火为H类防火涂层。

第 12 题 预制桩施工时,其施工程序中“静压沉桩”的紧前工序是( )。

A.校正

B.吊桩插桩

C.送桩

D.桩机就位


正确答案:A

第4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某3×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六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轮胎压路机碾压。



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表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
事件2:整平层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进行下步工序施工,局部地段表面粗糙度不够,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项目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处理。
事件3: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
【问题】
1.指出图中A、B、C名称。
2.针对事件1,改正错误之处。
3.改正事件2错误之处,指出针对表面粗糙度不足及大于上限值的处理方法。
4.针对事件3,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


答案:
解析:
  1.A——防水层;B——盖梁;C——挡块
  2.油泵、千斤顶配套(1分)检定(或检验)(2分),配套使用。(3分)。
  3.整平层。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进行下步工序。
  粗糙度不足采用抛丸打磨,超限采用环氧树脂上撒石英砂处理。
  4.应先摊铺混凝土,后安装伸缩缝。(2分)。病害:压实不足造成跳车(1分),伸缩缝早期破坏。(1分)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河大桥,桥跨布置为4联,每联3跨,大桥纵断面示意图见下图。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长48~64cm;桥墩采用双柱墩,墩身高度25~30m,桥台为桩柱式桥台,施工设计图中标明箱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案。桥位处平均水深5m,该河段不通航,河床地质为粉质沙土。

施工单位无大型施工船只,用于本桥大型临时设施的材料有Φ560mm钢管、工字钢等型钢、贝雷架。
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单位采用正循环回转钻孔法施工灌注桩,施工单位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有:①桩位坐标;②垂直度;③孔径;④A;⑤钢筋笼接头质量;⑥B。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安装方案。通过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用哪些主要大型临时设施?说明理由。
2.写出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点A和B的内容。
3.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申请的理由是否正确?设计变更程序是否完善?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本小题共4分)
应采用的主要大型临时设施有临时栈桥(1分);钻孔桩施工平台(1分)。
因为水位较深,但该河段不通航,且施工单位无大型船只(1分);且施工单位有钢管、型管、贝雷架等材料(1分),所以可搭设栈桥和平台。
2.(本小题共4分)
A是清孔质量(2分);B是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2分)。(A和B可互换)
3.(本小题共6分)
(1)理由正确(1分)。因为施工图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或:满堂支架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2分);
(2)程序不完善(1分)。因为还缺少监理批准(或:应由监理向施工单位发“设计变更通知单”)(2分)。

第6题:

1.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5 座多跨简支梁桥,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20m 先张预应力空心板,5 座桥梁共计35 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20 片。施工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



空心板预制场布置示意图(尺寸单位:cm)施工单位定制了8 套模板(外模8 套、充气式胶囊内模8 套)循环重复用,设定每片空心板预制周期为7 天,整个预制施工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前20 片心板预制施工横道图如下表。



2.问题:
(1)写出图中设施A 的名称。计算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
(2)如果预制场布置示意图的预制台座道数号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为1 道、2 道、3道等,那么,第一个8 片梁应是图中哪几道?为什么?
(3)此题中平行流水的平行含义是指什么之间的平行?要进行流水的原因是什么?流水指什么具体工作内容之间流水?
(4)如果这5 座桥是各为7 跨简支梁桥,那么这5 座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空心板安装是采用平行作业还是顺序作业?为什么?
(5)如果安装桥的一跨空心板需要2d,为保证安装空心板连续施工,存放空心板的梁区至少需要容下多少片空心板?
(6)有人计算该题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为:35×20÷8 = 87.5 施工段,取88个施工段,工期=(88-1)×1 + 7 = 94d。如果要94d 完成所有空心板预制,在只有8套模板不变的情况下预制场应满足什么条件?请列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答案:
解析:
(1)A 为横梁,预制工期= 2 + 35×7 = 247d。
(2)如果预制场布置示意图的预制台座道数号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为1 道、2 道、3道等,那么,第一个8 片梁应是图中第2 道和4 道。因为这样组合先张法张拉预应力对横梁受力对称平衡。
(3)此题中平行流水的平行含义是指第2 道和第4 道中 8 片梁预制之间的平行,或者第1 道和第5 道中 8 片梁预制之间的平行。要进行流水的原因是模板只有8 套,资源受限才需要流水。流水是指第2 和第4 道与第1 和第5 道8 片梁的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之间1 天的流水。
(4)如果这5 座桥是各为7 跨简支梁桥,那么这5 座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空心板安装是采用顺序作业。因为一般一跨预制梁的时间大于一跨梁的安装,一跨梁的安装设备顺序逐跨安装能满足要求。
(5)如果第一跨预制完成马上就安装梁2 天,势必窝工等待5 天才能安装第二跨。为保证安装空心板连续施工,参考下图,则台座的最后4 片预制完成与空心板安装之间的流水步距K4 片预制,安装= 35×7-34×2 = 177d,177÷7 = 25.28 跨,25 跨×20 片= 500 片。所以为保证安装空心板连续施工存放空心板的梁区至少需要容下500 片空心板。



(6)有人计算该题所有空心板预制完成的工期为:35×20÷8 = 87.5 施工段,取88个施工段,工期=(88-1)×1 + 7 = 94d。如果要94d 完成所有空心板预制,在只有8套模板不变的情况下,从下图可以看出7 个8 片过后第一个8 片预制台座将可以腾空第8个8 片就可以进行预制,所以预制场应满足2 道×7 = 14 道预制台座。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 5 座多跨简支梁桥,桥梁上部结 构均采用 20m 先张预应力空心板,5 座桥梁共计 35 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 20 片。施工 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图 1 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为节省费用,编制的施工 组织设计中要求张拉端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并重复使用。
事件 1:施工单位制定的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预应力张拉采用两套千斤顶、油泵施工,张拉前只需分别对千斤顶、油泵进行检查,即可用于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进行校核。
(3)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使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放张。
事件 2:空心板预制中,发现有 5 片空心板顶板厚度只有 7cm(设计厚度为 10cm),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排除了外模板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施工、台座变形等因素,查找到事故原因后,及时解决了问题。
问题:
1. 写出图 1 中设施 A 的名称,并计算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
2. 预应力钢筋的理论伸长值和实际伸长值应当如何控制
3. 逐条判断事件 1 中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的正误,并改正错误之处。
4. 事件 2 中,分析空心板顶板厚度不够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
设施 A 的名称为:张拉反力梁(横梁);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为:20×4+1×3+0.5×2=84m。
2.
控制在 6%以内
3.
(1)错误。千斤顶与油泵应配套标定。
(2)错误。应以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3)错误。混凝土试块达到设计规定强度,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80%;
采用千斤顶放张(或砂箱法放张)。
4.
原因是:固定充气胶囊的钢筋不牢固或钢筋数量不足,内模气囊上浮导致顶板偏薄。

第8题:

背景资料
某路桥公司承担一座40×30m的C5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的施工。桥位地质为较密实土层,且无地下水,基础采用挖孔灌注桩,桩身15m。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挖孔桩施工照明、起吊设备和人员安全控制要点如下:
(1)孔内不得使用超过110V电压的灯具照明;
(2)作业人员乘吊桶上下;
(3)孔内遇到岩层,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导爆索爆破。
事件2:大桥所用T梁采用后张法预制施工,桥位处有一大块空地可作为预制场。制定了如下的主要施工组织要求:
(1)人工清表后,对预制场地整平压实,完善排水系统,预制台座均设置反拱;
(2)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所有模板均需试拼;
(3)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为辅;
(4)为保证工期,每片梁在混凝土浇筑3天后必须进行张拉作业;
(5)张拉时,按设计提供的应力控制千斤顶张拉油压,按理论伸长量进行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立即锚固;
(6)拆除张拉设备,将孔道冲洗干净,吹除积水,尽早压注水泥浆。施工中,先期预制的两片梁出现锚具下混凝土破坏现象。
事件3:桥梁面层铺装厚度为5cm、宽度为12m的改性沥青AC-13,采用摊铺机施工,该摊铺机施工生产率为80m3/台班,机械利用率为0.75,若每台摊铺机每天工作2个台班,计划5天完成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任务。
【问题】
1.改正事件1中挖孔桩安全控制要点的错误之处。
2.逐条判断事件2中T梁预制施工组织要求的正确性,并改正错误之处。
3.针对事件2中背景中出现的预制梁破坏现象,提出补救措施。
4.若按计划完成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计算每天所需要的摊铺机数量。


答案:
解析:
1. (1)“孔内不得使用超过110KV电压的灯具照明“错误,应改为”孔内照明必须使用12V低电压”。(2)“作业人员乘吊桶上下”错误,人员走常备梯子上下。
(3)必须采用导爆索爆破错误,应采用电雷管爆破。
2. 第一条正确;
第二条正确;
第三条错误,混凝土振捣以安装在侧模上的附着式为主,插入式振捣器为辅;
第四条错误,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程要求)后,再进行张拉;
第五条错误,应按实际伸长量校核,张拉到设计应力相应油表刻度时,应稳压一段时间后再锚固。
第六条正确。
3.补救措施,将预应力释放后,用环氧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后重新张拉。
4.P=1200×0.05×12=720m3
N=P/W1QKB=720/(5×2×80×0.75)=1.2台。取N=2。

第9题:

(四)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城市高架桥梁工程,桥梁上部结构为36×30m 装配式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形梁,四孔一联;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柱式墩台和钢筋混凝土盖梁。桥梁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受整条快速路总体通车要求限制,桥梁工程施工工期为300d。桥梁上部箱形梁预制须在140 日内完成。项目部在桥梁附近的空地上建设了梁板预制场,经测算预制梁板的底座周转期为10d,根据计算布置了预制底座和预制场龙门吊机及梁板存放场地。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第一片预制梁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超标,监理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事件二:由于工期紧,施工单位计划将一片施加预应力后的梁安装到桥梁上就位后,再进行压浆作业,被监理发现后制止。
问题:
1.本桥有多少片预制梁?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布置多少后张法预制底座?(列式计算)
2.图中A 和B 的名称是什么?
3.本桥有多少道湿接头?湿接头混凝土浇筑的要求有哪些?
4.梁板存放场地和存放台座有什么要求?
5.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6.事件二中监理为什么要制止施工单位的行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梁板数量:36×7×2=504 片。
每个底座10 天周转一次,140 天可周转14 次。需要底座数量为:504÷14=36 个。
至少需要36 个预制底座。
2.
A 是支座,B 是钻孔灌注桩



3.
本桥一共有54 道湿接头。(四孔一联,单幅有9 联,双幅18 联,每联3 道湿接头,共54 道)
湿接头的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且一联中的全部湿接头应一次浇筑完成。
湿接头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
4.
存放场地应有相应的防水排水设施,并应保证梁板等构件在存放期间不致因支点沉陷而受到损坏。存放台座应坚固稳定,且宜高出地面200mm 以上。
5.
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施工。
6.
施工单位计划将一片施加预应力后的梁安装到桥梁上就位后,再进行压浆作业是错误的。
梁板吊装时必须压浆完毕,且其孔道水泥浆强度不能低于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30MPa。

第10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快速路某标段施工任务,标段内有五座多跨简支梁桥。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20m预应力空心板,五座桥梁共计35跨,每跨空心板数量均为20片。施工单位在路基上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预制场,所有空心板集中预制。为节省费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张拉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并重复使用。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制定的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预应力张拉采用两套千斤顶、油泵施工,张拉前只需分别对千斤顶、油泵进行检查,即可用于预应力张拉。
(2)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进行校核。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拆除外模与内模胶囊,采用空心板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强度评定。
(4)混凝土试块到达设计强度的70%时,使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
事件2:空心板预制中,发现有5片空心板顶板厚度只有7cm(设计厚度为10cm),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排除了外模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施工、台座变形等因素,查找事故原因后,及时解决了问题。
【问题】
1.写出图1中设施A的名称,并计算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
2.逐条判断事件1中空心板预应力施工操作要点的正误,并改正错误之处。
3.事件2中,分析空心板顶板厚度不足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本小题5分)
  设施A的名称为:张拉反力梁(横梁)(2分);
  单根钢绞线理论下料长度为:20×4+1×3+0.5×2=84m(3分,其中计算过程1分,计算结果2分)
  2.(本小题8分)
  (1)错误(1分),千斤顶与油泵应配套标定(1分)。
  (2)错误(1分),应以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1分)
  (3)正确(1分)
  (4)错误(1分)。砼试块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或: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1分),且应采用千斤顶放张(或砂箱法放张)。(1分)
  3.(本小题4分)
  原因是:固定充气胶囊的钢筋不牢固(或:钢筋数量不足)(1分),内模气囊上浮导致顶板偏薄(3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