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营销导向(marketingorientation)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处理()三者利益关系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A、企业、政府和公众B、顾客、社会和内部员工C、企业、顾客和社会D、企业、社会和竞争者
查看答案
问题:某公司生产甲产品耗用A、B两种材料,资料如下表所示。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8千克/件,A材料的实际价格是6.3元/千克。要求:(1)计算甲产品耗用A材料和B材料的用量标准、价格标准;(2)计算甲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3)计算甲产品耗用A材料的成本总差异。
问题:某公司有甲、乙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均属于投资中心。2011年末这两个部门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计算表中用字母表示的每一个数值。
问题:A、到岸价格B、进口关税C、进口环节增值税D、国内运输费用E、设备安装费用
问题:某市1995—1999年实施安居工程中,新建住宅面积与装饰材料销售额资料如表1所示,该市2000年住宅面积投入使用预计1300万平方米,试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装饰材料销售额。表1()A、2533B、2661C、2349D、3217
问题: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是组织主管人员培训的()A、结果B、目的C、宗旨D、内容
问题: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方法,一般将投资者分为()几种类型。A、风险厌恶B、风险中性C、风险偏好D、风险敏感
问题:纳税主体 名词解释
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公用名片上的内容既要美观,又要完整无缺B、具体归属与联系方式应以大小相似的小号字体分别印在名片的左上角与右下角C、本人称呼则应以大号字体印在名片的右下方
问题:某企业生产A电视机,2011年末该企业依据下半年的产量与成本资料采用高低点法对A电视机的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经分析确认7份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60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400万元,混合成本为110万元。其他各月产量与混合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A电视机产量与混合成本资料要求:(1)确认高低点法坐标并建立混合成本的成本性态分析模型(2)建立总成本的成本性态分析模型(3)若下年1月份A电视计划产量为56台,预测下年1月份的总成本。
问题:领导规范模式列举的管理方式为()A、运用手头的资料B、集体讨论领导者做出决策C、集体讨论共同决策D、向下属取得必要资料E、个别接触领导者决策
问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相关的利润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1)指出沉没成本的数额(2)计算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和贡献毛益率(3)做出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4)如果停止生产丙产品,计算企业的利润(5)如果丙产品停产后,闲置的生产能力可以用于增产乙产品20%,指出继续生产丙产品的相关成本种类,并计算相关成本、相关损益,最终做出应否停产的决策?(6)如果甲、乙、丙三种产品属于封闭式生产,丙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多少才不亏损?(7)如果企业增产丙产品10%市场有销路,可否增产?
问题:在投资环境的诸多组成因素中,属于经济环境的因素是()A、经济体制的健全程度B、物价及货币的稳定程度C、市场环境D、科技发展水平E、较高水平的劳动力的可供量
问题:城市导线一级导线方向角闭合差为()。
问题:金融企业营运成本主要由()组成。A、营销作业费用B、装备设施费用C、营运人工费用,促销及管理费用D、管理作业费用
问题:(一)某企业1月份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图表l所示。(二)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从银行提取现金500元,备用。(2)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一批,货款5 500元。(3)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3 000元。(4)国有股东投入新机器一台,价值25 000元。(5)收到购货单位偿还销货款4 400元,存入银行。(6)按规定将多余现金500元存入银行。(7)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价值 14 000元。(8)从银行取得短期贷款70 000元,存入银行。要求: (l)根据资料(二)编制会计分录。 (2)根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未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试算平衡。
问题: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A、代际流动B、群体流动C、个人流动D、水平流动
问题: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估计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自然状态)大体有四种情况:需求量较高、需求量一般、需求量较低、需求量很低,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确无法预测。为了生产这种产品,企业考虑了三种方案:A方案是自己动手,改进原有设备;B方案是淘汰原有设备,购进新设备;C方案是购进一部分关键设备,其余自己制造。该产品准备生产5年,据测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5年内的损益值如表所示。用乐观法选择()A、A方案B、B方案C、C方案D、任选
问题:简述如何理解电子货币。
问题:要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的目的是()A、防止测量误差的累计过大B、当测区范围大时,便于分幅测图C、分幅测图时,保证每一幅图具有同等的测量精度D、减少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