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2008-05)

题目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2008-05)

A:积极
B:非评判性
C:顺从
D:有指导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应持的态度为非评判性,非评判性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轻松而无所顾忌地展现内心世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单选

A. 积极
B. 非评判性
C. 顺从
D. 有指导性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咨询师面前。

第2题: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会谈时,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包括( )。多选

A. 积极
B. 可量化
C. 有效
D. 求助者可接受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摄入性会谈中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包括:1、可接受。2、有效,对求助者有切实帮助。3、积极:帮助求助者建立积极态度

第3题: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 )。

(A)积极

(B)非评判性

(C)顺从

(D)有指导性


正确答案:B

第4题:

心理咨询师针对求助者心理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属于( )。
(A)鉴别性会谈 (B)治疗性会谈
(C)咨询性会谈 (D)应急性会谈


答案:B
解析:
【摄入性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交谈,指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囗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性会谈】是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何种测验和鉴别措施,目的在于进行心理评估。【危机性会谈】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此案例可使用摄入性会谈,危机性会谈以及鉴别性会谈。

第5题:

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心理咨询师采用会谈法予以帮助,这是( )。单选

A. 诊断性会谈
B. 摄入性会谈
C. 危机性会谈
D. 治疗性会谈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会谈法的种类,可分为:1)搜集资料的“摄入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等等;2)“鉴别性会谈”,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法”,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4)最后一类会谈是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主要涉及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子女教育问题。5)此外,还有一类是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是指当求助者遇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遇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所以,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的会谈是危机性会谈。

第6题: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时使用修饰性反问的弊端是容易使( )。
(A)求助者产生依赖 (B)会谈陷入僵局 (C)心理咨询师失态 (D)会谈次数增加


答案:B
解析:
修饰性反问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常常会使 会谈陷入僵局。即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第7题:

[单选题]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  )的。

A.积极
B.非评判性
C.顺从
D.有指导性

答案:B
解析: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咨询师面前。

第8题: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时,应保持( ) 。
(A)个人距离 (B)社交距离
(C)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


答案:B
解析:
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12-25英尺)。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4-12英尺)。个人距离,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1.5-4英尺)。亲密距离,亲人、夫妻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0-18英寸)。

第9题: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时使用修饰性反问的弊端是容易使( )。单选

A. 求助者产生依赖
B. 会谈陷入僵局
C. 心理咨询师失态
D. 会谈次数增加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修饰性反问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常常使谈话陷入僵局。即使会谈接下去,也会将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第10题: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时,应保持( )。单选

A. 个人距离
B. 社交距离
C. 亲密距离
D. 公众距离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难度
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12-25英尺)。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4-12英尺)。个人距离,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1.5-4英尺)。亲密距离,亲人、夫妻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0-18英寸)。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