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是

题目
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C,D
解析:
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在希望、追求完成某种特定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客观上就会有一个进行犯罪预备行为、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和完成犯罪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顺利完成即达到既遂状态,如若在完成之前停止就形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且根据其停止的阶段和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预备、未遂、中止。A选项错误。间接故意犯罪由于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所持的是“放任”的心理态度,所以间接故意实施的危害行为只有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出现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后果时就构成犯罪,未出现则不构成犯罪。因此不会有犯罪未完成形态的问题。B选项正确。注意: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考试分析明确的观点,与司法考试的观点或有一定冲突,但请以考试分析的观点为准。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惩罚仅限于发生危害结果且刑法明文规定过失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因此过失犯罪必须有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不处罚其未完成形态,因此不必讨论过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CD选项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

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

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参考答案:A, D

第2题: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B,C,D

第3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直接故意犯罪中

B.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可能出现在犯罪预备阶段

C.在同一个犯罪行为中,可以出现多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D.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形态


正确答案:AD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相对于既遂犯而言的,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三种形态。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没有出现危害结果时,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过失犯罪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有间接故意。所以,一般认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A项正确。犯罪过程可以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处于此阶段的行为是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都可能存在,因此B项错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犯罪行为结局性的停止,是静止的犯罪行为状态,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不是就犯罪行为的某一部分而言,而是就已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整体而言。因此就同一个犯罪行为而言,只能存在一个未完成形态。C项错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的基本形态。刑法在总则中规定对未完成形态也要进行处罚,形成了修正的犯罪构成。D项正确。

第4题:

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都是以既遂为模式的,既遂犯罪称为犯罪完成形态
B.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C.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这种停止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
D.犯罪未完成形态可以出现在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中


答案:D
解析:
考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讲解:关于A项。从形式上看,犯罪行为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犯罪行为都能顺 利得以实施,并非任何犯罪人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从实质上看,犯罪行为未必都能对刑法 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侵害,因而会出现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犯而言,犯罪预备、犯 罪未遂、犯罪中止被称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 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例如,甲与乙有仇,进而产生了杀害乙的犯罪故意,但经过反复考 虑后打消了杀害乙的念头。由于仅有犯意并不构成犯罪,故犯意的产生不处于犯罪过程中, 因此,甲打消犯意的情形,并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这种停止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即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 发展。因此,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静止的犯罪行为形态,而不是运动的犯罪行为形态。就同一犯罪行为而言,出现了一种未完成形态后,就不可能再出现另一种犯罪形态。因此,C 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D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没有出现危害结果时, 一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没有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换言之,对于过失犯罪而言,要么既遂,要么无罪。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而言,一般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行为人有间接故意。所以,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据此,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D项错误,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第5题: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犯罪放弃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第6题:

下列犯罪中,不可能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有( )。

A.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B.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这种停止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即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没有出现法益侵害结果时,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一般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行为人有间接故意。因此,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有未完成形态。

第7题:

听力原文: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关系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关系。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使犯罪得逞,其区分的关键是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而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分是犯罪行为停止下来是否是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是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有预备阶段的中止,也有实施犯罪阶段的中止。由于成立过失犯罪必须以特定结果的发生为构成要件,因此刑法规定对过失犯罪只处罚其既遂形态,未遂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第8题:

故意犯罪中的几种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包括哪些?()。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E.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B, C, D

第9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A,B,C
解析:
迷信犯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迷信犯不成立犯罪。ABC项论述正确。

第10题: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举动犯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B.行为犯有犯罪的未遂形态
C.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既遂,犯罪结果未发生的是未遂
D.抢劫罪未抢到财物的,是未遂


答案:A,C,D
解析:
举动犯存在犯罪预备这种犯罪未完成形态。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的犯罪,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以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完备为标准,完全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是犯罪既遂,否则,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虽然未抢劫到财物,也是抢劫罪的 既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