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种新型茶几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等都很受市场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该产品。已知,该新产品的市场售价为750元/件,而变动成本为350元/件。公司预计,如果新产品生产线投产,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固定成本600000元,且公司要求其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480000元。假设产销平衡。

题目
 A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种新型茶几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等都很受市场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该产品。已知,该新产品的市场售价为750元/件,而变动成本为350元/件。公司预计,如果新产品生产线投产,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固定成本600000元,且公司要求其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480000元。假设产销平衡。
  要求:
  (1)根据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计算达到公司营业利润预期目标的产量(保利产量)。
  (2)据测算,公司在上这一新项目时,其设备的预计产量是3000件。计算预计产量下公司能够实现的利润为多少? 
  (3)公司成本分析人员发现:公司预计新产品线将按批次来调配生产,且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每批次只生产30件。为此,公司预计3000件的产能将需要分100批次来组织。同时,经过作业动因分析发现,在所有新增的600000元固定成本中,有近200000元的固定成本可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准备和检修作业等。确定或计算:①单位产品短期变动成本;②单位产品长期变动成本;③保利产量。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保利产量Q=(600000+480000)/(750-350)=2700(件)
  (2)营业利润=3000×(750-350)-600000=600000(元)
  (3)①单位产品短期变动成本=350(元/件);②每批次的长期变动成本=200000/100=2000(元/批),单位产品长期变动成本=2000/30=66.67(元);③保利产量=(400000+480000)/(750-350-66.67)=2640(件)
  2640/30=88批,88×2000=176000元,总批次成本降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司拟投产一新产品,需要购置一条专用生产线,预计价款100万元,建设期1年。设备按5年提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5%。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每年固定经营成本(不含折旧)5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0%,运营期财务费用为0。
要求:
(1)计算净现值为零时的息税前利润;
(2)计算净现值为零时的销售量水平。


答案:
解析:
(1)净现值为零,即预期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应等于流出的现值。假设预期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为A,则:
NPV=A×(P/A,10%,5) ×(P/F,10%,1)+100×5%×(P/F,10%,6)-100=0
求得:A=28.2(万元)
由于经营阶段的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税后利润+每年折旧
所以,每年税后利润=28.2-100×(1-5%)/5=9.2(万元)
又由于利息=0,
所以,每年息税前利润=每年税前利润=每年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9.2/(1-25%)
=12.27(万元)
(2)固定成本=固定经营成本+折旧=50+100×(1-5%)/5=69(万元)
因为:利润=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所以: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69+12.27)/(20-12)
=10.16(万件)。

第2题:

某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7年度A产品实际销售量为600万件,销售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800万元,假设2018年A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目前有剩余能力,2018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B。预计B产品的年销售量为300万件,销售单价为3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每年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A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0万件。
要求:
(1)计算2017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计算投产新产品B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做出是否投产新产品8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600-200)/600=66.67%
(2)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因为投产新产品B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投产新产品B。

第3题:

某公司决定投资生产并销售一种新产品,单位售价800元,单位可变成本360元。公司进行市场调查,认为未来7年该新产品每年可售出4000件,它将导致公司现有高端产品(售价1100元/件,可变成本550元/件)的销量每年减少2500件。预计,新产品线—上马后,该公司每年固定成本将增加10000元。而经测算;新产品线所需厂房、机器的总投入成本为1610000元,按直线法折旧,项目使用年限为7年。企业所得税率40%,公司投资必要报酬率为14%。(已知:PVIFA(14%,7)=4.288)要求根据上述,测算该产品线的回收期和净现值,并说明新产品线是否可行()。

A、回收期4年,净现值-250604元,该新投资项目不可行

B、回收期5.08年,净现值-250704元,该新投资项目不可行

C、回收期6年,净现值250704元,该新投资项目可行

D、回收期5年,净现值250704元,该新投资项目可行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华美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种新型衣柜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等都很受市场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该产品。已知,该新产品的市场售价为 1500元/件,而变动成本为 700 元/件。公司预计,如果新产品生产线投产,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固定成本 1200000 元,且公司要求其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 960000 元。据测算,公司在上这一新项目时,其设备的预计产量是 3000 件。但是公司成本分析人员发现:公司预计新产品线将按批次来调配生产,且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每批次只生产 30 件。为此,公司预计 3000 件的产能将需要分100 批次来组织。同时,经过作业动因分析发现,在所有新增的 1200000 元固定成本中,有近 400000元的固定成本可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准备和检修作业等。在这种情况下,该新产品的本量利分析就要重新测算:
(1)新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即 700 元/件。
(2)新产品中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为 400000 元/100 批=4000 元/批,在这种情况下,
单位产品所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为 4000 元/30 件=133.33 元/件。
(3)新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到 800000 元(1200000-400000)。
要求:

计算新生产线上线后企业可以实现的营业利润。

答案:
解析:
营业利润金额:3000*(1500-700)-1200000 =1200000(元)

第5题:

甲公司目前的产品年销量为20000件,边际贡献为120000元。甲公司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研发,开发出新产品A和新产品B。A产品的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B产品的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经研究决定,A、B两种产品一起投产(视为联合单位,A和B的比为2:3),年产销量将分别为4000件和6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40%。另外,还需要额外增加辅助生产设备,这将导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7000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联合单位的年销售量为10000件
B.联合单价为130元
C.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为240元
D.新增的息税前利润为145000元

答案:C,D
解析:
联合单位的年销售量=4000/2=2000(件)或=6000/3=2000(件),联合单价=50×2+80×3=340(元),联合单位变动成本=30×2+60×3=240(元),新增的息税前利润=2000×(340-240)-120000×40%-7000=145000(元)。

第6题:

某公司正在研究某新产品的定价问题,该产品预计年产量为10000件。公司的会计部门收集到有关该产品的预计成本资料如表所示。
  单位:元

要求:
  (1)计算公司按照制造成本加成50%确定的产品目标售价。
  (2)计算公司按照变动成本加成100%确定的产品目标售价。


答案:
解析:
(1)单位产品制造成本=6+4+3+7=20(元)
  目标售价=20×(1+50%)=30(元)
  (2)单位变动成本=6+4+3+2=15(元)
  目标售价=15×(1+100%)=30(元)

第7题:

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投资总额为60万元,预计新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为公司新增税后营业利润4万元,生产线的年折旧额为6万元,则该投资的静态回收期为( )年。

A.5
B.6
C.10
D.15

答案:B
解析:
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每年现金净流量=4+6=10(万元),原始投资额为60万元,所以静态投资回收期=60/10=6(年),选项B是答案。

第8题:

某外商投资企业准备投资一生产线用于生产新产品,该生产线的成本为110000元,该企业可以对其折旧方法做出选择,公司可以选用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税法规定使用年限5年,残值为20000元,所得税率为40%,公司预计该项目尚有6年的使用年限,6年后的净残值预计为0,若该生产线投产后,每年预计可以给企业带来10000件的新产品的销量,该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42元(该企业变动成本均为付现成本),固定付现成本为400000元。估计新项目投资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60%,新筹集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为9.02%;该公司过去没有投产过类似项目,但新项目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项目类似,该上市公司的β为2,其资产负债率为50%,目前证券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为5%,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10%。

要求:

(1)通过计算判断公司应采用哪种折旧方法。

(2)根据所选用的折旧方法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

(3)若公司能够对固定成本进行压缩,计算使得该项目可行的最高的固定付现成本。(单位万元四舍五入取整)


正确答案:
(1)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是由于所得税存在引起的。 
若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每年的折旧=(110000-20000)/5=18000元 
若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项目新筹集负债的税后资本成本=9.02%×(1-40%)=5.41% 
替代上市公司的负债/权益=50%/(1-50%)=1 
替代上市公司的β资产=β权益/〔1+(1-所得税率)×负债/权益〕=2/〔1+(1-40%)×1〕=1.25 
甲公司的负债/权益=60%(1-60%)=1.5 
甲公司新项目的β权益=β资产×〔1+(1-所得税率)×负债/权益〕=1.25×〔1+(1-40%)×1.5〕=2.375 
股票的资本成本=5%+2.375×(10%-5%)=16.88%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5.41%×60%+16.88%×40%=10% 
直线法提供的各年折旧抵税流入的现值=18000×40%=(P/A,10%,5)=27293.76(元) 
年数总和法提供的各年折旧抵税流入的现值=30000×40%×(P/S,10%,1)+24000×40%×(P/S,10%,2)+18000×40%×(P/S,10%,3)+12000×40%×(P/S,10%,4)+6000×40%×(P/S,10%,5) 
=10909.2+7933.44+5409.36+3278.4+1490.16=29020.56 
由于年数总和法折旧税额减免的现值比直线法的大1726.8,所以该公司应采用年数总和法。 
(2) 由于净现值小于零,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3)设每年的固定付现成本为X-110000+1097535.6-X×(1-40%)×4.3553+29020.56+4516=0 
X=390739.28=39万元 

第9题:

乙公司决定开拓产品市场,投产并销售新产品B,该产品预计销量9000件,单价300元,单位变动成本150元,固定成本600000元,新产品B会对原有产品A的销售带来影响,使A产品利润减少100000元,则投产B产品会为乙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是(  )元。

A.600000
B.800000
C.750000
D.650000

答案:D
解析:
投产B产品会为乙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150)×9000-600000-100000=650000(元)。

第10题:

华美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种新型衣柜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等都很受市场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该产品。已知,该新产品的市场售价为 1500元/件,而变动成本为 700 元/件。公司预计,如果新产品生产线投产,将使公司每年新增固定成本 1200000 元,且公司要求其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 960000 元。据测算,公司在上这一新项目时,其设备的预计产量是 3000 件。但是公司成本分析人员发现:公司预计新产品线将按批次来调配生产,且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每批次只生产 30 件。为此,公司预计 3000 件的产能将需要分100 批次来组织。同时,经过作业动因分析发现,在所有新增的 1200000 元固定成本中,有近 400000元的固定成本可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去,如机器准备和检修作业等。在这种情况下,该新产品的本量利分析就要重新测算:
(1)新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即 700 元/件。
(2)新产品中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为 400000 元/100 批=4000 元/批,在这种情况下,
单位产品所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为 4000 元/30 件=133.33 元/件。
(3)新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到 800000 元(1200000-400000)。
要求: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计算利量模型下保利产量,并假定新产品的每批产量不变,计算企业的总批次成本。

答案:
解析:
本量利模型下保利产量即为:Q=(800000+960000)( 1500-700-133.33)=2640(件)
假定新产品的每批产量不变,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所确定的结果将低于传统模型上的测算结果(2640<270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每年预计的生产批次为:264030=88(批),且总批量成本实际发生额为 88*4000 元批=352000(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