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古罗马的__________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礼记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强调教育目的应当培养()。
【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选项】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故D项正确A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选项】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C.文士学校D.修辞学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善书能写,任官治事,所以文士通常也称书吏,并受到尊重因为文士不是世袭的,而充任职官的文士乃是地位高和待遇优的人员,所以众多奴隶主子弟和一般有志之士都企图“学为文士”故C项正确A项,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这些贵族青年除在宫廷学习书写和计算,还到政府部门见习,接受实际业务锻炼,然后分别充任官吏但宫廷学校不是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骑士学校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是按希腊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征来定,这种观点体现( )【选项】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一定社会民族长期形成的共通的语言知识价值信仰习俗及其成员的行为范式生活样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者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所以题干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故C项正确A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BD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4.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选项】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论个体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集团或阶级服务题干体现的是人的价值,故A项正确B项,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目标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斯宾塞和杜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5.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选项】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题干中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属于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平衡的故C项正确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的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6.“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理想【选项】A.非制度化教育B.前制度化的教育C.制度化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故A项正确B项,最早的在生产生活中的教育,到奴隶社会后逐渐出现的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都称为前制度化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和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选项】A.参观法B.练习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结合题干,故C项正确A项,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言语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选项】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故D项正确A项,“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9.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选项】A.学风B.班风C.价值观念D.有机化学课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校风学风班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故ABC均属于隐性课程D项,针对本题,有机化学课程属于显性课程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10.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选项】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根据题干,可以知道“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属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故A项正确B项,克伯屈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解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进步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具体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怀特海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大师,他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教育学以及其他领域的著述颇丰,令世人瞩目是新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实在论只反对唯心主义特别是反对新黑格尔主义的论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承认外部世界和人的认识的客观实在性,但都往往把感觉观念也看作是客观实在的,从而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类型】单选【分值】0.8【题干】11.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要求是( )【选项】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大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