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遗传学期末考试重点

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


正确答案:错误


选择的实质就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但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突变
  • B、遗传漂变
  • C、基因迁移
  • D、人工选择

正确答案:D


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现象称为。()

  • A、基因的迁移
  • B、突变负荷
  • C、分离负荷
  • D、遗传漂变

正确答案:D


某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一个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称为()。

  • A、遗传度
  • B、表现度
  • C、外显率
  • D、阈值
  • E、发病率

正确答案:C


遗传漂变指的是()

  • A、基因频率的增加
  • B、.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
  • C、基因由A变为a或由a变为A
  • D、基因频率的降低

正确答案:B


遗传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遗传学四个分支(Four branches):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统遗传学。2.表现度:某一特定基因或基因型,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中所表现的不同程度。3.外显率:某一特定基因或基因型在群体中得以外显的百分率4.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改变的现象。5.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上存在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6.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在后代个体的某一部位上都得到了表现,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遗传现象为镶嵌显性7.上位效应(epistasis):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某性状发生作用,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表达具遮盖作用。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下位基因。8.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样本的机误(chance errors)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改变,称为遗传漂变。9.适合度(w):群体中一个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存活并传递其基因到下一代的能力。适合度具有两个基本成分:存活力(viability)和生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群体遗传学通常指定:适合度=1时,此种基因型产生的后代最多。10.选择系数(s):不同个体在同一种环境条件下被淘汰掉的百分率。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 s = 1- w11.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些条件下能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致死。例: 噬菌体T4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25时能在E.coli宿主中生存,而在42 时则不能。12.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的交损抑制效应,可以保存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13.同源多倍体:来源相同并超过2个染色体组以上的个体,如一个二倍体的生物由于自己染色体的加倍,就可能形成同源四倍体。14.异源多倍体:来源不相同并超过2个染色体组以上的个体。如:不同物种的二倍体生物杂交,杂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可能形成异源四倍体。15.数量性状:是指由多基因控制的,表现为连续变异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的性状。例如,猪的日增重、乳牛的产乳量、鸡的产蛋量、绵羊的产毛量等等,都属于数量性状。16.F因子(致育因子、性因子):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附加体,具有赋予中性细菌以性别的性质。F因子的三种状态(以大肠杆菌为例):(1)一个有自主的F因子,用F+表示;(2)没有F因子,用F-表示;(3)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内的F因子,用Hfr表示。17.高频重组菌株,简称Hfr菌株:在菌株杂交时,出现很高频率的重组子,这个菌株喊18.性导(sexduction):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过程。19.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包括:普遍性转导和限制性转导。20.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异形(ZW性染色体、XY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异数环境性别决定(温度依靠型性别决定)21.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现象: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22.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3.Hardy-Weinberg定律:当一个群体符合下述条件:群体无限大;每个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没有迁移;没有遗传漂变,则:此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维持世代不变。简言之,在没有进化影响下,基因一代一代传递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主要原因:1、基因突变2、遗传漂变3、迁移4、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及其特点?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一个基因内DNA序列结构的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进或置换等。这种突变是一种遗传物质的可遗传的改变,通常从一个等位基因变为另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特点1. 突变率相对稳定:高等动物10-510-8;细菌10-4 10-102. 突变的多向性:突变可以向多个方向发生3. 突变的重演性:同种生物中,同一基因突变可以重复地发生,也即同种生物中相同基因的突变可以重复地出现。4. 突变的可逆性: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特点之一,因为畸变的类型一般是不能恢复的。5. 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突变对生物体来说,尽大多数是不利的,但又是必需的,它提供了适应新环境的潜在因素。新物种形成的方式、条件及其定义?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元。判定不同的变种或居群间差异是否成为不同物种,也即界定物种的主要标准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能否进行相互杂交。物种形成的原因:隔离在生物进化尤其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形成的隔离。两个群体占据着不连续的分布区,但是空间上的隔离组织着两个群体间个体的交配。2、生态隔离:指由于所要求的食物、环境或其他生态条件差异而形成的隔离。3、生育隔离:指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而形成隔离。在某些情况下,生育隔离可能由遗传因素直接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在一个长时间内旧的物种逐渐演变形成新的物种,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也是自然选择学说所描述的新物种形成方式。爆发式:短期内以飞跃形式形成新的物种,往往没有复杂的中间亚种阶段。主要在高等植物普遍存在。二判定题1.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遗传又称核外遗传。因此,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一样的。2.普通小麦染色体是2n = 42,二粒小麦2n = 28,一粒小麦2n = 14,所以一粒小麦就是单倍体。3.突变效应表现微小,难于察觉的称微突变,多受控制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4.在为纯系的豌豆选种时,应该选择较大的颗粒,这样后代产量更高。5.从细胞水平上说,基因突变就是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的改变。6.细胞质遗传和核遗传均由遗传物质控制,因而遗传动态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7.细胞遗传学认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8.在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有18条中来自父方的。9.高等植物单倍体高度不育,植株弱小,所以在生产上,遗传学和育种学的研究中均无利用价值。10.已发现控制烟草自交不亲和共有15个复等位基因,它们可同时存在于一株烟草上。11.吖定类化合物所诱发的突变型,能用吖定类使之回复。12.在玉米埃型条斑的遗传中,当以绿IjIj条斑ijij时, F1F2表现核遗传。因此,当以ijij条斑绿IjIj时,F1也应表现为绿色,F2应表现为绿,条斑3:1。1、3.转座因子的转移是先从一个位置切除后,然后通过细胞质转移到另一个位置。14.控制亚洲瓢虫色斑遗传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共有十二个之多,他们可在一只亚洲瓢虫体内同时存在。15.在为纯系的豌豆选种时,不管是选择较大还是较小的颗粒,对其后代的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16.细胞质颗粒如同细胞器一样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17.突变效应表现微小,难于察觉的称微突变,多受控制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18.异源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的。19.植物种子贮存久了,经常会使突变率增加。20.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为生理功能和性状表现各不相同的多个复等位基因。21.一切生物的染色体上都有DNA和蛋白质。22.苜薯2n=32,曾获得其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在减数分裂形成8个二倍体,可见苜薯是个异源四倍体。23.细胞遗传学认为,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蛋白质。24.在非整倍体中(2n-2)和(2n-1-1)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少了二条染色体。25.三简答题什么喊缺失,缺失的类型有哪些?它的细胞学效应是什么?遗传学效应是什么?1缺失是指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丢失,因而该区段所载荷的基因也必然随之丢失。2类型:a.中间缺失:丢失发生在两臂的内部,较普遍。b.顶端缺失:丢失发生在顶端。3缺失细胞学效应a.中间缺

如果某种遗传性状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只有一个峰,这种性状称()。

  • A、显性性状
  • B、隐性性状
  • C、数量性状
  • D、质量性状
  • E、单基因性状

正确答案:C


一遗传平衡群体中,显性基因的频率为0.1,隐性基因的频率为0.9,杂合显性性状个体的数量占()。

  • A、0.01
  • B、0.03
  • C、0.09
  • D、0.18
  • E、0.36

正确答案:B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正确答案: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

  • A、等位基因
  • B、显性基因
  • C、隐性基因
  • D、遗传因子

正确答案:A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更多 “2021遗传学期末考试重点”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现象称为。()A 基因的迁移B 突变负荷C 分离负荷D 遗传漂变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正确答案: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如果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影响身体的一部分,另一个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基因分别在两个部位得到表达,这种遗传称:()。A、共显性B、镶嵌显性C、基因的多效性D、基因的互补作用正确答案:B

考题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正确答案:不能;还能

考题 单选题特殊配合力是指双亲在特定组合中,对杂种某性状的特殊贡献,这种特殊贡献主要来源于()。A 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B 双亲基因的显性效应C 双亲基因的上位效应D 双亲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正确答案:不能,还能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一般配合力是指亲本对杂种后代某性状的平均表现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A 双亲基因的互作效应B 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C 双亲的基因显性效应D 双亲的基因上位效应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关于基因显性有如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之间的显性关系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这称为条件显性B、F1的性状表现超过亲本性状,叫共显性C、F1同时表现出双亲本性状的遗传现象,称超显性D、镶嵌显性是指双亲性状在F1的同一个体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这种双亲的性状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正确答案:A,D

考题 单选题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得到表达,分别独立的产生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这种遗传方式称为()。A 延迟显性遗传B 不完全显性C 不规则显性D 共显性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遗传漂变指的是()A 基因频率的增加B .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C 基因由A变为a或由a变为AD 基因频率的降低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