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提速道岔时应符合下列那些规定()

题目

铺设提速道岔时应符合下列那些规定()

  • A、吊卸道岔钢轨及岔枕时,钢轨及岔枕下面不得站人;
  • B、为预铺道岔搭设的枕木垛平台,基础应牢固。搭在路基边坡上的平台,基础应平稳;
  • C、封锁线路前,严禁超标准进行施工准备,联结零件、扣件严禁超卸、超松、道床超挖;
  • D、在繁忙复线上施工时,应注意防止联电,并加强邻线来车的防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道岔转辙器及尖轨安装应符合那些規定?


本题答案:(1)转辙器(或可动心轨辙叉)应板动灵活;(2)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夲轨顶面2mm;(3)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至第一牵引点应与基夲轨密贴,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

第2题:

站内及区间铺设道岔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道岔辙叉号数是指辙叉的跟端长和跟端支距的比值即道岔辙叉号数α
EF
=——,
AE道岔的长度、导曲线半径的大小、辙叉角的大小以及列车允许通过道岔的速度等决定辙叉号数。
图1-19道岔的辙叉号数
站内及区间铺设的道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45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8号。
(2)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下超过45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3)用于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4)用于侧向接发货物列车并且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中间站上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站上不得小于9号。
(5)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
(6)狭窄的站场采用交分道岔,不得小于9号,但尽量不用于正线。
(7)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采用三开道岔不得小于7号。
(8)段管线采用的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
(9)驼峰下线路现有的6号J号对称道岔允许保留。
既有道岔的类型与辙叉号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按相应道岔的号数限制行车速度,且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道岔的铺设应在直线上,并尽量避免设在竖曲线上。道岔钢轨应与线路上的钢轨同一类型,不得已时,在道岔钢轨强度不低于线路钢轨强度的条件下,可与线路钢轨不同,但须在道岔前后各铺一节与道岔同类型的钢轨。

第3题:

铺设木岔枕的提速道岔两端各()根地段轨枕,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A.5

B.15

C.50

D.75


参考答案:C

第4题:

提速道岔表示电压过车波动时,应重点检查哪些部位?


正确答案: (1)道床捣固是否良好;
(2)电机接点排有关接点是否完好;
(3)电机里插座与插针接触是否良好;
(4)各部电气螺丝紧固是否良好;
(5)表示器接点有无降压和阻值。

第5题:

分动外锁闭提速道岔转换时,应()先动作。


正确答案:斥离轨

第6题:

给排水管道铺设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回填前,应符合那些规定?


正确答案: (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的现浇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水泥砂浆接口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小于5MPa;
(2)现浇钢筋混凝上管渠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混合结构的矩形或拱形管渠,砌体的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4)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强度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回填时采取防止管道发生位移或损伤的措施;
(6)化学建材管道或管径大于900mm的钢管、球墨铸铁管等柔性管道在沟槽回填前,应采取措施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
(7)雨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漂浮。

第7题:

60kg/m钢轨12号提速(固定型辙叉)单开道岔为例,简述为保证整组道岔铺设质量,道岔整组铺设的主要控制项点是哪些?


正确答案: (1)为保证道岔铺设后轨距.导曲线支距尺寸,应主要检测岔枕间距.道岔前端对方.q值有无超差.直股工作边无“抗线”。
(2)为保证道岔过车的安全性,应主要检测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动程.辙跟支距.尖轨最小轮缘槽.护轨轮缘槽尺寸。
(3)为保证道岔过车的平顺性,应主要检测岔枕高低,轨件与板件在岔枕上组装后有无“空吊”板超差.尖轨.基本轨密贴有无超差。

第8题: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明桥面铺设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符合那些规定?


本题答案:(1)桥枕净距应为100~180mm,并不得铺在横梁上。桥枕槽口深度不得大于30mm,宽度较纵梁翼缘宽度不得大于4mm。
(2)当使用钩头螺栓时,螺栓应竖直,钩头有2/3的面积与钢梁密贴,螺栓与翼缘空隙不得大于4mm。
(3)护木安装应顺直,接头及护木和桥枕接口应严密,间隙不得大于1mm。四、中心步行板净距不大于100px。五、在自动闭塞区段区间,钩头螺栓垫圈与钢轨扣件的净距不得小于15mm。

第9题:

铺设提速道岔时造成转换卡阻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1)位置不对:铺设时心轨位置和钢岔枕不对,造成道岔上道时缝隙就小于15mm,成为道岔卡阻的隐患。
(2)接头不焊接:如铺设时尖轨跟端或长心轨跟端不焊接,而采用普通接头夹板联结,当接头螺栓扭力不足时,使得尖轨仅靠4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阻止尖轨前后窜动,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间隔铁间螺栓磨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阻力不足,使得尖轨和心轨易爬行。
(3)道岔前后的木枕不及时更换为Ⅲ型混凝土枕,或更换Ⅲ型混凝土枕后未使用Ⅱ型扣件而使用Ⅰ型扣件,由于Ⅲ型混凝土枕的配置数为1667根/km,小于原混凝土枕的配置数,如采用相同扣件,会使阻力反而降低,造成纵向阻力不足,使尖轨或心轨产生爬行。

第10题:

尖轨第一、第二牵引点(含心轨)的开口量和锁闭量应符合提速道岔及转换设备铺设安装验收技术条件的要求,定、反位应均匀,其误差不大于()mm。


正确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