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

题目

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举行第七次搬迁。有趣的是,党史馆乘机“秀”出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1个月的薪资。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朝的修史机构由实录馆、()、国史馆组成。


参考答案:起居苑

第2题:

史馆的任务是(),也负责储备材料以修本朝史。


参考答案:修前代史

第3题: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北魏
  • B、隋
  • C、汉
  • D、唐

正确答案:D

第5题:

文史馆的性质是统战性、()。

  • A、咨询性
  • B、参事性
  • C、荣誉性
  • D、参政性

正确答案:C

第6题:

唐初确立的史馆修史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


参考答案: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皇帝直接控制下的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任监修。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握,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史的定制。史馆修史可以集合众人之力,充分发挥各个史家的特长,同时能够得到政府财力物力的支持,因此能用较少的时间修出较多的史书,如贞观年间一共修出8部正史。但是史馆修史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人多而缺乏主见,嘴杂而不敢直笔,监修官任意干预,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第7题:

官方修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曾经设立史局,由宰相监修国史;北齐改修史局为史馆,“史馆之名自此有也”。


参考答案:东汉

第8题:

简述一史馆所藏清代档案。


参考答案:

一史馆是藏清档最多的地方,该馆所存清代档案所属时间,最早从天命前九年(16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和逐出皇宫后1912年至1940年形成的档案。其中主要是清代中央枢要机构和皇室档案,宫外办事的六部和地方机关档案数量很少。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反映了清代各方面的社会和自然情况,是清代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第9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史馆制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史馆主要负责纂修国史。史馆制度滥觞于东汉,确立于唐代。
②东汉《东观汉纪》。
③北齐天宝年间,高氏政权在北魏著作局的基础上设置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修史机构——史馆。
④唐初,太宗贞观三年,设立史馆代替著作局的修史之职修撰本朝的实录和国史,并确立了宰相监修之制。
⑤宋初沿袭唐制,设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担任修纂实录、国史之责。
⑥元代,以翰林国史院承担纂修国史之任。
⑦明承元制,史馆隶属于翰林院。
⑧清代开设各种史馆纂修史籍,有常开、例开、特开3种,其中国使馆为专门纂修纪传体国史而设置的常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