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中要及时调节pH值,过酸时,要添加适当()(氮/碳)源,

题目

发酵过程中要及时调节pH值,过酸时,要添加适当()(氮/碳)源,提高通气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堆肥效果因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土壤中有高温菌如马粪中的嗜热菌
B.碳氮比值约1:40或1:30
C.pH值合适,必要时用1%~2%石灰调节
D.水分在50%~70%为宜
E.要通风,供给氧气

答案:B
解析:
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1,堆肥法中应该保证合适的碳氮比值40:1或30:1,促进微生物活动。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2题:

发酵液PH值高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由于某些事故造成发酵液PH高而使抗生素合成停滞时,可配制小体积的生理酸性营养物质溶液加入发酵液以调节PH值,原料可选用玉米浆和硫酸铵,原料用量各0.2%左右,补料体积控制在3-5%。以上配方可望在8-16小时内使PH值恢复正常,继续抗生素的合成。不宜用纯酸调低PH,一则效果不佳,二则严重损伤菌丝体和培养基营养成份,不易恢复抗生素的正常合成。

第3题:

乙硫醇酸要配合硷剂才能发挥还原力,其酸硷值通常要大于( )才有效果

A.pH2

B.pH4

C.pH6

D.pH9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 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
  • 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用量
  •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正确答案:A

第5题:

豆豉加工过程中为什么在入坛发酵前要调节豆曲的含水量?


正确答案: 入坛发酵前应该调节豆曲的含水量,方法为:水洗后将豆曲沥干、堆积,并间歇洒水,调整豆曲含水量在45%左右。对于发酵来说,控制豆曲装坛时的含水量是关键,如含水量超过47%,会造成豆豉表面颜色减退、发红,甚至烂身,脱皮。若含水量低于40%,酶的水解作用受到抑制,成品不疏松,鲜味较差。拌料后的豆曲含水量达45%左右为宜。

第6题:

为什么萃取PH值要适当控制?


正确答案:PH值控制过低则AMA含量高,萃取易乳化,控制过高,则碱含量高,萃取进料管线易堵,同时FIC-3113管线也易堵,生产中PH控制在7-8之间为宜。

第7题:

测定COD的水样,如果不能及时测定,要加硫酸调节pH值至()

  • A、1
  • B、3
  • C、2
  • D、4

正确答案:C

第8题:

延缓液体制剂中药物氧化的方法不包括

A.调节药液的pH值
B.在制剂中添加抗氧剂
C.制成固体剂型
D.在制备过程中适当降低温度
E.成品避光贮藏

答案:C
解析:

第9题:

听装线必须注意杀菌机喷淋水PH的控制。PH过高,容易出现“黑底”现象,可适当添加柠檬酸调节PH,解决此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PH值?


正确答案: 抗生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利用各种营养物质产生各种分解物,能迅速改变发酵液的PH值,而且变化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对大多数抗生素而言,最适于生物合成的PH值接近中性,发酵液PH过酸或者过碱时,抗生素合成的代谢途径被干扰,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便受到抑制。同时,很多抗生素在酸,碱条件下不稳定,容易产生降解反应,使抗生素失活。此外,不适宜的PH值也会使菌种生长不良,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发酵液的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