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食品中水分与溶质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机理。

题目

论述食品中水分与溶质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机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其与食品耐藏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一定温度下食品中的水蒸气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其与食品耐藏性的关系为:
1、在中等或高aw的食品中,美拉德反应,脂类氧化,维生素B1降解,叶绿色损失,微生物繁殖和酶反应均显示出最大反应速率,但对中等或高aw的食品,一般随aw的增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2、在中等水分活度(0.7-0.9)的食品,由于其反应速率大而不利于食品保藏。
3、微生物通常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当aw>0.9时细菌才能生长繁殖,酵母菌要求aw0.87,而大多数霉菌在aw=0.8时就开始生长繁殖。但某些嗜高渗酵母菌株在aw<0.65仍能生长。
4、水分在酶促反应中起着溶解基质和增加基质流动性的作用,食品中绝大多数的酶在aw<0.85时,活性便明显减弱,但酯酶的活性可保留到aw=0.3乃至aw=0.1。
5、美拉德反应是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之一,在aw=0.6-0.7之间达到最大值,其后由于反应物被稀释其反应速度降低。
6、脂肪的非酶反应在aw很低时便开始反应,其后一方面由于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抑制其降解,另一方面由于水与金属离子作用而抑制其催化的反应,反应速率下降,直到aw=0.4,随后,随着增加的水加大了氧的溶解度,并使脂分子膨胀,易被氧化部分暴露,氧化反应加快,直到aw=0.8,其后,水稀释了反应体系,反应速度再次下降。

第2题:

论述冰川的运动机理及其速度特征。


正确答案: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和块体滑动来实现。塑性带的存在是冰川运动的根本原因。导致冰川运动的力源主要是重力和压力。重力驱动取决于床底坡度,多见于山岳冰川;压力驱动取决于冰面坡度,多见于大陆冰川。冰川运动速度取决于冰川的厚度、冰床或冰面的坡度,互为正比关系。
冰川运动的速度在各部分是不同的 表面速度大于底部;中央速度大于两侧;上游速度大于下游。冰川末端冰舌消融变薄,冰床坡度变缓,冰川运动速度降低。

第3题:

食品中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的特点是

A、易结冰,能溶解溶质

B、不易结冰,能溶解溶质

C、不易结冰,不能溶解溶质

D、易结冰,不易溶解溶质

E、渗透在食品组织细胞中,不易游离除去


参考答案:C

第4题:

请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1)食品中A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Aw对微生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菌生长需要的Aw较高,而霉菌需要的Aw较低,当Aw低于0.5后,所有的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
(2)食品中A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关系:A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主要由于食品中水分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其反应:
①水分不仅参与其反应,而且由于伴随水分的移动促使各反应的进行;
②通过与极性基团及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影响它们的反应;
③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水合作用和溶胀作用,使其暴露出新的作用位点;
④高含量的水由于稀释作用可减慢反应。
(3)食品中Aw与脂质氧化反应的关系: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Aw=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w>0.35时,水分对脂质氧化起促进作用。
(4)食品中A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食品中Aw与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关系表现出一种钟形曲线形状。当食品中Aw=0.3~0.7时,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随着Aw增大,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移动,美拉德反应速度增大至最高点,但Aw继续增大,反应物被稀释,美拉德反应速度下降。

第5题:

按照溶质分子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色谱分离可大致分成以下5大类:()、()、()、()和()。


正确答案: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

第6题:

关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机理,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溶质和溶剂分子结构愈相似,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 B、溶质本身的介电常数愈大,在介电常数愈大的溶剂中愈不易溶解
  • C、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比较容易溶解于水
  • D、邻苯二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正确答案:A,C

第7题:

论述疲劳断裂及其失效机理。


正确答案: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金属零件疲劳断裂实质上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的损伤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疲劳裂纹萌生阶段、裂纹扩展阶段和瞬时断裂失效阶段。
(1)疲劳裂纹萌生阶段: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金属内没有夹杂物和应力集中,二是金属内有夹杂物和应力集中。
A.结构均匀的金属内部,在交变载荷应力作用一定循环后,产生硬化区进而出现局部损伤积累和空穴集聚,在各晶格内局部地区出现一个或几个相对滑移线(晶格扭曲)。随着疲劳的加剧,原有的滑移线的滑移量增大,又出现新的滑移线共同组成的滑移带(晶格变形)。滑移带随着疲劳的加剧而逐步加宽加深,在表面出现挤出带和挤入槽,形成疲劳核心区。
B.金属内有夹杂物或应力集中的部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直接产生不均匀滑移,最后形成疲劳裂纹核心。
(2)疲劳裂纹扩展阶段: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从金属材料表面的滑移带,挤入槽等处开始,沿着最大切向应力方向的晶面向内扩展,这是裂纹扩展的第一阶段(沿晶阶段),该阶段裂纹扩展速率很慢。随着疲劳持续,裂纹按第一阶段方式扩展一定距离之后,将改变方向沿着与正应力相垂直的方向扩展,扩展途径是穿晶的,扩展速率较快(穿晶阶段),这是裂纹扩展的第二阶段。二是在疲劳核心形成之后,在有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则不出现第一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也分别称为微观裂纹扩展和宏观裂纹扩展阶段。
(3)瞬时断裂失效阶段:当疲劳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时,剩余截面上的真实应力超过材料强度,零件发生瞬时断裂。

第8题: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下列哪种作用是体系向外方出能量的过程()

  • A、溶质-溶质的相互作用
  • B、溶剂-溶剂的相互作用
  • C、溶质-溶剂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1)Aw与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水,适宜的的Aw一般情况如下:
A.w<0.90:大多数细菌不能生长
<0.87:大多数酵母菌不能生长
<0.80: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
0.8~0.6:耐盐、干、渗透压细菌、酵母、霉菌不能生长
<0.5:任何微生物均不能繁殖
(2)Aw与酶促反应
水可作为介质,活化底物和酶
A.w<0.8:大多数酶活力受到抑制
=0.25~0.3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抑制或丧失活力
而脂肪酶在Aw=0.1~0.5仍保持其活性
(3)Aw与非酶褐变
A.w<0.7:Aw升高,速率升高
A.w=0.6~0.7:Aw最大
A.w>0.7:Aw降低
(4)Aw与脂肪氧化酸败
影响复杂:Aw<0.4:Aw升高,速率下降
A.w>0.4:Aw升高,速率升高
A.w>0.8:Aw升高,速率升高
(5)Aw与水溶性色素分解,维生素分解Aw升高,分解速率升高

第10题:

溶质与超临界流体间的()越大,增强因子也就越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也就越大。

  • A、密度差异
  • B、分子量差异
  • C、相互作用
  • D、分子结构相似度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