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教唆乙杀邻居丙。某日,乙按甲的授意,到丙家中,伺机作案,乙觅得

题目

甲教唆乙杀邻居丙。某日,乙按甲的授意,到丙家中,伺机作案,乙觅得机会正欲杀丙,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 B、乙属于犯罪预备
  • C、乙属于犯罪中止
  • D、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某提议让乙某帮助杀死其养父丙某,并允诺事成后给1万元好处。期间甲乙二人多次预谋,甲某还带乙某到丙某家窥伺作案地点,辨认丙某。某日甲某与乙某电话联系,称当日下手机会最好,让乙某以找丙某买三轮车为由进入丙家,将丙某掐死。乙某按甲某授意,到丙某家,假意闲谈购买三轮车,伺机作案,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几天后,乙某因盗窃汽车案被审查期间,供述了上述事实。

A、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乙某没有犯甲某所教唆的罪,甲某属于教唆的未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C、甲某是教唆犯,在此案中应当作为主犯处罚

D、乙某属于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同时具有自首的法定情节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甲教唆乙杀丙,被乙当场拒绝。甲()。

A.不构成犯罪

B.属于教唆犯

C.属于犯罪中止

D.成立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参考答案:B

第3题:

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D
解析:必要共同犯罪是相对于任意共同犯罪而言的,两者的分类标准是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以二人以上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特殊的共同犯罪是相对于一般的共同犯罪而言的,两者的分类是以共同犯罪人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为标准划分的,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建立起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或称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亦即犯罪集团。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的分类是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简单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行某一具体犯罪客观要件的行为。在这种共同犯罪形式中每一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一定分工的共同犯罪。根据题干的表述,甲乙丙是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实行犯罪行为的,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第4题:

甲、乙、丙三个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若有△IRR(乙-甲)>ic,△IRR(丙-乙)<ic,△IRR(丙-甲)>ic,则各方案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甲、乙、两三个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若有△IRR(乙-甲)>ic,则乙方案优于甲方案;根据△IRR(丙-乙)<ic,乙方案优于丙方案;△IRR(丙-甲)>ic,丙方案优于甲方案。所以,甲方案排在最后,其次是丙方案,乙方案最优,乙>丙>甲。

第5题:

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的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答案:D
解析:
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共同犯罪可以分为必要共同犯罪和任意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本题中甲乙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该罪并未规定要有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完成,故而不是必要共同犯罪,A项错误。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其中,特殊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多次实行某种或者某几种罪行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或称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亦即犯罪集团。本题中,甲乙丙只是为了杀害文某而临时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不是为长期实施一种或几种犯罪而组成的稳定犯罪集团,所以不构成特殊的共同犯罪,B项错误。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进行划分,共同犯罪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均参与实行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即每一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的共同犯罪行为。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存在着教唆犯、实行犯和帮助犯的共犯形态。根据题干的表述,甲乙丙是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实行犯罪行为的,构成复杂的共同犯罪,C项错误,D项正确

第6题:

甲(11岁)携带其父乙藏在家中的丁厂生产的炸药到邻居丙家玩耍,将炸药引爆,甲被炸身亡,丙的房屋被炸毁。丙若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应是()

A.甲

B.乙

C.甲和乙

D.丁


参考答案:B

第7题:

甲因遭受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甲的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入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使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例中,l3岁的丙既没有犯罪故意也不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所以甲、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的行为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故排除。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以甲的行为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8题:

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D

第9题:

甲将自己的汽车借给乙使用。某日,乙酒后驾驶该车撞伤丙。丙的损害应由()。

A.甲全部赔偿
B.乙全部赔偿
C.甲、乙连带赔偿
D.甲、乙按份赔偿

答案:B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49条,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题机动车所有人甲对于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所以由机动车使用人乙来承担。故选B项。

第10题:

若贷款年利率相同,甲按月计息、乙按季计息、丙按半年计息,年实际利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丙、乙、甲
B.乙、丙、甲
C.甲、乙、丙
D.甲、丙、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年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i=(1+r/n)n-1,当n>1时,i>r,且n越大,即一年中计算复利次数越多,则实际利率相对于年名义利率就越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