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发酵生产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有效的控制办法。

题目
问答题
酸奶发酵生产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有效的控制办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 )。

A、培养微生物菌体

B、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

C、用于食用醋的生产

D、发酵乳制品

E、酸奶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简述常见发酵产品的种类及相应的生产菌种类。


正确答案:由复杂成分构成的,并有较高风味要求的发酵食品,如啤酒(酿酒酵母)、白酒(毛霉、根霉)、饮料酒(酵母)以及酱油(曲霉)、腐乳(毛霉、根霉、曲霉)等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为酿造工业;而把经过纯种培养,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酒精、抗生素、柠檬酸、谷氨酸、酶制剂、单细胞蛋白等的生产叫做发酵工业。

第3题: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 )。

A.发酵乳制品

B.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

C.用于食用醋的生产

D.培养微生物菌体

E.酸奶


正确答案:ABCDE
【考点】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微生物酶,培养微生物菌体,获取微生物体内或体外的各种有用酶类物质;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生产微生物转化产品,利用微生物酶的作用来改变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的色、香、味等;生产微生物菌体,培养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用作粮食、饲料或其他在加工制品。如食用醋的发酵生产、发酵乳制品等。

第4题: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中不断改进生产流程,追求()。

  • A、“结构优化”的有效方法
  • B、“最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 C、“动态适应”的有效方法
  • D、“零缺陷”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D

第5题:

以糖质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几乎都是生物素缺陷型,此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不能过量,否则谷氨酸发酵转为乳酸发酵,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的水平。


正确答案:亚适量

第6题: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包括(  )。

A.培养微生物菌体
B.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
C.用于食用醋的生产
D.酸奶
E.发酵膨化食品

答案:E
解析: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微生物酶,培养微生物菌体,获取微生物体内或体外的各种有用酶类物质;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生产微生物转化产品,利用微生物酶的作用来改变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的色、香、味等;生产微生物菌体,培养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用作粮食、饲料或其他在加工制品。如食用醋的发酵生产、发酵乳制品等。

第7题:

以糖质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几乎都是()缺陷型,此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不能过量,否则谷氨酸发酵转为()发酵,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的水平。


正确答案:生物素;乳酸;亚适量

第8题:

生产发酵酸奶时,常采用的发酵温度和时间是。()

A.发酵温度41—43℃,发酵时间3—4小时

B.发酵温度15—20℃,发酵时间1—2天

C.发酵温度63℃,发酵时间30分钟

D.发酵温度4℃,发酵时间7—10天


正确答案:A

第9题:

酸奶发酵常用的为什么是复配菌种?酸奶的发酵分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酸乳的复配菌种是指在酸乳发酵时一般都保证两种以上的发酵剂加入牛乳中,一是因为任何一方占优势都会导致产香不足,风味劣变。二是避免噬菌体污染时造成发酵缓慢、凝固不完全,两种以上菌种混合使用可以减少噬菌体危害。
酸乳的发酵分两个阶段既接种和发酵阶段、冷却后熟阶段:
(1)接种与发酵:经预处理并冷却至45℃左右的牛乳,泵送至可以保温的缓冲罐中,同时将发酵剂按活力和比例用泵打入发酵罐中,与乳充分混合。将接种后的乳经灌装后放入发酵室,培养温度为42~45℃,时间为2~3小时,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对每个托盘上的发酵乳要认真观察,必要时要取样检查,当PH值达到4.5~4.7时,即可终止发酵,并马上冷却。
(2)冷却后熟:为了控制产品的一定酸度,发酵终了的冷却十分重要。正常的冷却速度是在发酵终了时,1~1.5小时内将温度降至10~15℃以内。凝固型酸乳在出发酵室时必须注意轻拿轻放不得振动,否则破坏了蛋白质的凝乳结构而乳清析出。冷藏后熟的温度应控制在4℃。

第10题:

加工凝固性酸奶时常出现不凝固或凝固不完全的质量缺陷,请分析造成该质量缺陷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 原因
抗生素、残余有效氯超标; 发酵剂嗜菌体污染; 发酵剂污染杂菌; 发酵剂活力低; 总乳固体含量低 
(2) 措施
A.设备、管道清洗干净;用药期间、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严禁收购;小型凝乳培养实验;检测抗生素(T.T.C,纸片法)。
B.器具清洗干净;培养基彻底灭菌;几种发酵剂交替使用;使用抗噬菌体培养基;正确判断发酵剂是否污染噬菌体。
C.发酵剂培养基严格灭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间歇三次灭菌或高压灭菌;发酵剂制备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D、加酵母浸膏和柠檬酸钠。
E.添加脱脂乳粉、乳浓缩,保证11.5%。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