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题目
多选题
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A

《周易外传》

B

《尚书引义》

C

《明儒学案》

D

《读四书大全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对政治体制的认识王夫之以天下为公,君为私,并极力推崇公的价值。君民关系上认为民是君存在的根基。认为君主政治的弊端有:君主为满足物质贪欲横征暴敛,官吏乘机中饱私囊,造成民众的痛苦;君臣关系上,君主应尊重大臣;秦汉以来的法弊端甚多。不赞同君集权,臣无权的做法,主张授予臣子特别是宰相一定的权力;主张历史是进化的,治国不必法古。王夫之的思想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2)政治哲学上的成就理势关系与通变关系。认为得理自然成势,顺势必然合理,势中蕴含着理,理也要通过势表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为理论根据,阐述其社会变革思想。认为时,事,势,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时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关系。提出理欲合一观点。肯定人欲的合理性。理欲同源,理不能脱离欲单独存在,欲为人性的当然组成部分,理欲可以和谐共处。反映在社会实践上,要对人的物质欲求给予一定的满足,要注重功利。但王夫之对欲的肯定是有限的,他更推崇理的地位和价值,反映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就是注重和维护礼教和纲常。道器关系。认为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在处理道器关系上,主张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以这种观点认识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在法和人的关系上,认为要结合两者,任人和任法并重;政治,伦理原则同政治制度,人际关系也是道器关系的体现;道器是可以变化的,统治者要重视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整。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第2题:

《薄伽梵歌》是一部哲学著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谈谈王夫之的知行观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行观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每一位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对其论述一二,王夫之在继承先儒特别是荀子等先秦思想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的知行学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自发辩证法和朴素唯物思想去批判了传统知行观中的心性思想,在破旧思想的前提下,树立了自己的比较全面的唯物主义思想知行观,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第4题: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难能可贵之处?


正确答案: 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是难能可贵的。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这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进步意义的。王夫之的知行观以及“教必著行”的思想,是合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学论的,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及其“读书穷理”和“格心”教育的批判和修正。王夫之提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等,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第5题:

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矛盾论》。

第6题:

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毛泽东撰写的哲学著作有()。

  • A、《矛盾论》
  • B、《实践论》
  • C、《费尔巴哈论》
  • D、《大众哲学》

正确答案:A,B

第8题:

萨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A、《存在与虚无》

B、《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C、《西绪弗斯的神话》

D、《自由之路》


参考答案:AB

第9题:

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试述王夫之的主要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
(2)“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是通过后天的实际活动取得的,这也正是人和禽兽只有先天本能的重要区别。
(3)王夫之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他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王夫之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既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之说,也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
(4)王夫之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而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行上取得知识,要在行上检验知识。王夫之“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主张,是教育上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5)根据这一观点,他强调指出,获取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而求知识要落到行上,要从行上检验知识的效果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