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

题目
问答题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了德育的目标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2题:

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A

B



第3题:

________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正确答案:
日常生活

第4题: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
1.学前儿童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和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学前儿童道德品质为目的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1)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帮助学前儿童适应社会生活;
(3)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健康发展。
3.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基本任务: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培养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情感的萌发。
5.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原则:
(1)“规范”与“尊重”相结合;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第5题: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哪些?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在指导学前儿童运用分类的方法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第二,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第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第四,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第6题: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包括()。

A、向儿童进行德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向儿童进行德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C、向儿童进行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D、向儿童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较强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说服、范例、练习、评价等。

A

B



第8题:

学前儿童德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9题: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第10题: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家
庭教育的情感性;全面性;稳定持久性;权威性
功能:奠定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知道儿童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儿童规范的社会行为。
家庭教育的类型:
心理实验:“权威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中国:专制型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严格控制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另一种过渡保护孩子,包办代替。这种方式是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等退缩行为。并容易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难以适应集体,易造成挫折感等问题。
放任型:一种为不善于承担父母的教养责任。容易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态度,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另一种为过度放纵子女,容易引起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平的和嫉恨心理,对社会责任模糊不清,没有忍耐,自我中心等问题。
民主型: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分析引导,遇到问题更多是鼓励和帮助,并合理的奖惩,使孩子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长的素质:
(1)家长的文化素质,
(2)家长的道德素质;
2.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
它包含:家长的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和教育观等。
3.家庭结构类型;
4.家庭物质环境。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榜样示范法;游戏体验法;正面说理法;赏识教育法;自然后果法
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2)严慈相济
(3)正面教育
(4)一贯一致
(5)科学适度
家庭教育的指导原则:
分类指导原则、家长主体、双向互动、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