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状体上的病害主要有哪些?其病因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叶状体上的病害主要有哪些?其病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传病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正确答案: 蔬菜土传病害主要种类包括:苗期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大田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十字花科(白菜、榨菜、甘蓝、青花菜)根肿病;瓜类(黄瓜、西瓜)枯萎病;茄果类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白绢病、叶霉病、斑枯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疫病、白绢病、白粉病;茄子褐纹病、绵疫病、黄萎病;豆类锈病;菠菜、葱类的霜霉病等。

第2题:

叶状体上的病害主要有哪些?其病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赤腐病(红泡病)病因: 紫菜腐霉菌,直径为1.5-3微米的菌丝体引起
2、绿变病病因:缺氧
3、壶状菌病病因:壶状病菌
4、白腐病病因:网帘干出不足,水流不畅,受光不足,条件恶化
5、癌肿病病因:工厂废水影响,海水中含有有毒物质所引起的
6、烂苗病病因:细菌或病毒,海水污染,气候恶化

第3题:

生理性病害致病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果蔬采后的生理性病害是由采收前不适宜的生长条件或采后不适宜的贮运环境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采前因素主要有营养元素过量或不足;栽培管理不当,如田间药物浓度过高等;采收成熟度不适;日灼、多雨或日照不足等,都能导致生理病害的发生。采后因素不外乎果蔬贮运中遭受的不适宜温度、相对湿度、气体成分等的影响,多种不利因素综合影响更易透发和加重生理病害的发生。

第4题:

植物病害诊断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诊断植物病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田间观察、室内鉴定、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区别病害与虫害、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的区别、病害症状表现的繁杂性、区别病原物与腐生菌

第5题:

农业生产期间主要有哪些病害,应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一)主要病害有病虫草鼠等危害。
(二)应做如下防治。
1、花白苗病防治:当玉米苗4-5片叶有花白苗病时,及早用0.1-0.3%硫酸锌溶液喷洒1-2次,两次间隔4-5天。
2、粘虫病防治: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平均每株有一头粘虫时,及时用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前。
3、玉米螟防治:应采用化学药剂、物理及生物措施综合防治。
(1)封垛:在玉米螟化蛹前对玉米和高粱秸、茬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75-100克和10倍的细土拌匀,喷粉封垛;或在玉米螟羽化盛期每立方米插2-3根用50%敌敌畏乳油浸泡的秸秆熏杀羽化成虫。
(2)田间成虫及卵的防治:用高压汞灯捕杀,在玉米产区村屯的开阔地(距房屋15米以上),每16公顷玉米田设置一盏高压汞灯,灯间距为150米。7月1-31日为开灯期,每天晚上8点开灯,次日早上4点闭灯。用赤眼蜂防治的,公顷放蜂量为22.5万头,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往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期,蜂量为10.5万头,第二次在第一次后5-7天放12万头,首先将蜂卡撕成小块,每公顷选15-30个点,将蜂卡固定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用秸杆签别好。
4、田间鼠害防治:当农田鼠密度超过5%时,选用0.005%溴敌隆毒饵或0.015-0.02%氯敌钠盐毒饵等慢性杀鼠剂及时进行防治。
5、草害防治:采用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应选择三证俱全,并通过多年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安全可靠、除草效果明显的化学除草剂。玉米田以阔叶杂草为主要群落而以连作的地块,可用38%阿特拉津胶悬剂,每公顷用量5.0-7.5公斤兑水400-6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或轮作的地块,每公顷38%阿特拉津胶悬剂3公斤混50%乙草胺乳油2.5-3.0公斤兑水400-6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1.0-1.5升或38%阿特拉津胶悬剂3.75-4.5升兑水400-600公斤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第6题:

请简述丝状体上的病害、病因。


正确答案: 1)黄斑病病因:好盐性细菌,光线偏强,温度升高,盐度上升易发生。表层及中层贝壳易发病,盛夏易患此病。
2)色圈病病因:由病原菌引起。低比重、低光照时易发生,底层的贝壳先发病,然后向上移动。
3)泥红病(红砖病)病因:水质不清所造成,由霉菌引起的,新的育苗池碱性强,池底易发病(光线弱),表层和中层少,8-9月份水温高,易患此病。
4)绿变病病因:光线温度不均匀、营养不足所导致,主要由缺氮引起。

第7题:

道岔主要有哪些对电动转辙机有影响的工务病害?


正确答案:主要有吊板、道岔不方正、道岔拱背、道岔反弹、飞边大、基本轨横向移动大于2mm等。

第8题:

车体的变形主要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车体的变形主要有敞车侧柱的外胀和局部凹陷,角柱的外胀,上侧梁的弯曲变形,各梁柱的局部弯曲,端墙、侧墙外胀,墙板表面的凸凹和压筋板凸筋失稳变形等。产生变形的原因与底架变形的原因大致相同,尤其是由于机械化卸车造成的敞车变形最为严重。

第9题: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止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正确答案: ①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份失调。温度不适宜,有毒物质的污染。
②防止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首先要确定病害的种类及发病的因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是营养缺乏症,即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大气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要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源的措施,对局部枝条的危害可采取修枝或移植其它地区,同时选育抗污染品种,土壤水份过多则要进行排涝,防止暴晒,在干旱地区及干旱气候条件下,应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及加强灌溉。总之非侵染性病害的鉴别及防治是复杂的,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10题: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和(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有措施。
2)抗病品种的利用:科学利用多抗、主效和微效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3)农业防治: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4)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拮抗、破坏病原物或利用有益生物促进作物生长,提供作物抗病性,从而控制病害的措施。
5)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和杀死病原物,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6)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抑制、杀灭病原物或钝化病原物的有毒代谢产物,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