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生产上钾肥为什么必须深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在生产上钾肥为什么必须深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土壤中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如蛭石、蒙脱石,以及水化云母等固定能力强,土壤干燥和湿润对钾固定的影响较大,表土中干湿交替频繁有助于膨胀能力较强矿物对钾肥的固定。深施可减少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钾肥的营养功效。


正确答案: 1.促进酶的活化;
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3.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改善能量代谢;
4.增强植物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
5.增强植物抗性

第2题:

在实际生产上,种植抗病品种为什么每年要提纯复壮?


正确答案:在实际生产上,天然杂交可产生抗病植株,也可产生感病植株。尤其是异交和常异交的植物容易产生变异株。由于天然杂交易引起抗病性分化,因此,在抗病品种的推广及栽培过程中,要去劣去杂,提纯复壮。 

第3题:

氮肥深施的目的是(),钾肥深施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防止氮的挥发 减少土壤的固定、促进作物的吸收

第4题:

碳酸氢铵为什么要深施覆土?硝酸铵为什么不宜稻田施用?稻田施氯化铵的效果为什么优于硫酸铵?


正确答案: ①碳酸氢铵受热,遇碱性物质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形成NH3,挥发损失,故要深施覆土;
②硝酸铵因含有NH4+,在水稻田施用易随水淋失而造成肥粮浪费;
③稻田土壤多处于还原状态,易使SO42-还原为H2O,影响水稻生长;而氯离子可抑制硝化作用,有利于水田氮素保存。

第5题:

氮肥、磷肥、钾肥都需要深施,深施的原因是否相同,试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三者深施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氮肥深施的原因:
(1)深施可以减少氨的挥发损失,减轻铵态氮肥的硝化和反硝化损失。
(2)增加与根系接触的机会,减少氮肥的固定。
磷肥深施的原因:
(1)增加磷肥与根系接触的机会
(2)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
钾肥深施的原因:
(1)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稳定,干湿交替不严重,从而可减少钾肥的矿物固定。
(2)深施可以缩短钾肥向根系移动的距离,从而增加了钾肥与根系接触的机会。

第6题:

氮肥在土壤中移动快,应适当深施;而磷钾肥在土中移动慢,应浅施。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施用钾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土壤的供钾水平:钾肥肥效只要决定于土壤的供钾水平。
(2)作物的需钾特性:不同作物对钾的要求不同,对钾肥反应不一,一般认为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效率高、有机物合成数量大的作物,对钾营养高,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差异同样显著。
(3)肥料性质:不同钾肥种类性质不尽相同。
(4)气候条件:降水过多很引起土壤水溶性肥料流失,且造成土壤通气不良,作物根系吸收受抑制。温度也会影响钾肥的效果。

第8题:

钾肥深施、集中施用,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其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为什么柑橘投产树应增施钾肥?


正确答案: 柑橘对钾的需要量仅次于氮,增施钾肥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抗寒抗病的能力,同时能明显增大果实,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促进着色,减少裂果,故有“果肥”之称。柑橘4~7个月叶龄的春梢叶片,全钾量以0.8%~1.5%适宜。缺钾植株营养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叶尖附近首先黄化,以后扩展至下部,叶片卷缩呈畸形,果实小,皮薄,含酸量少,耐贮性降低。但钾肥施用过量,则抑制柑橘对氮、镁、钙、锰、锌的吸收,果皮增厚,酸量增加,着色不良。
柑橘果实含钾量很高。据测定钾含量的40%集中在果实中。每年采收后果实带走大量的钾,钾的损失不可低估。投产树随着果实的增大和产量增加,对钾肥的需要量增加。为了充分发挥氮、磷肥的作用,也必须增施钾肥,一般施钾量为施氮量的一半或氮、钾相等,也有的施钾量超过施氮量。上述三种施钾量,在生产上都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施用钾肥必须和氮、磷配合,才能充分发挥钾素的肥效,而且还要根据土壤是否缺钾加以应用。红、黄壤酸性土缺钾应考虑多施。紫色土含钾丰富应适当少施,有机肥含钾高,施有机肥多,钾肥可以少施;施有机肥少,钾肥可以适当多施。目前施用的钾肥品种,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等。氯化钾是目前生产上大量应用的钾肥,来源广,价格便宜。硫酸钾是很好的钾肥,但来源少,价格高。10年生以内的投产树施硫酸钾或250~500克/株、年,10年生以上500~1000克/株、年(氯化钾不超过500克),即随产量增加施钾量逐年增加。幼果期(6月)至果实转色前喷施0.5~1%硫酸钾或硝酸钾有利于增大果实和减少裂果,以硝酸钾效果最好。

第10题:

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