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和()?(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3)如何将()分

题目
填空题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和()?(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3)如何将()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变量、因变量、处理水平、被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验设计中测量自变量对实验单位影响效果的变量称为()。

A.内生变量

B.响应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自变量

E.独立变量


参考答案:AB

第2题:

以下关于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包含一个被试内变量和一个被试间变量

B.由于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含有一个被试内变量的缘故,所以它也被称作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C.重复测量几个因素就是有几个被试内变量

D.重复测量三因素的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三个是被试内变量,一个是被试间变量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称为()。

A、实验的纳入

B、实验的控制

C、无关变量

D、统计控制


参考答案:B

第4题:

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查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两种实验的设计类型与使用的被试数量: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间设计,被试为24人。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被试为12人。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到如下结论:①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②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③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 (3)两种实验设计的比较:①比较而言,被试间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②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为当学生受到某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之后,接受另外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第一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存在,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间设计更佳。

第5题:

某一实验设计是一种变量得以严格控制的实验设计,根据自变量控制数量的多少,真实验设计又分为简单实验设计和复杂实验设计,这是()。

A.准实验设计

B.真实验设计

C.前实验设计

D.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参考答案:B

第6题:

专门解决被试内实验设计顺序误差的方法叫做

A、多变量实验设计

B、非实验设计

C、平衡技术设计

D、混合设计


参考答案:C

第7题:

在混合实验设计中,对2x3实验设计(2是被试内变量,3是被试间变量)来说,应该把被试至少分配成()组。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第8题:

在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中,有几个自变量()。

A.1

B.2

C.3

D.6


参考答案:B

第9题:

实验设计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A.自变量与因变量个数

B.多少处理水平

C.使用何种统计方法

D.实验室的灯光等条件

E.被试如何分配到各处理水平


正确答案:ABCE

第10题:

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
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