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正确答案: 隋朝

第2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 B、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 C、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 D、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A,C

第3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

第4题:

科举制度的评价。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与意义有:
(1)作为一种分科考试的制度,科举制在法律条文上确立了一种广泛性和开放性(尽管在封建社会,这种广泛性相对有限)。
(2)专制政治社会阶级基础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断重新组合与更新,政治异己势力的薄弱,又必然形成中国封建政体的超稳定性。
(3)科举制推行以来,封建专制政权的超稳定性是与统治阶级的个体对象(个体和家庭)不稳定性相对应的。
(4)科举制度所规定的自由按考的形式、考试的严格规范以及凭考试成绩优劣决定取舍,使科举制在形式上具有一种公平竞争性。
(5)在专制政治的现实环境下,科举不是一种具有发展效应的良性竞争的选官制度,而是一种具有内耗效应的或嫉妒型的选官制。
(6)科举制作为一种与学校教育、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7)科举与学校教育和儒学的紧密结合,反过来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8)科举制的发展造成士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大变化。

第5题:

《叶生》、《司文郎》等篇章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无情揭露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正确答案:A

第7题: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正确答案:C

第8题:

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就是由国家设立很多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也叫“开科取士”

第9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什么叫科举制度?产生于何时?唐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科目是什么?


正确答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唐代考试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第10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定期考试。
(2)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取舍依据。
(3)应试者原则上可以自由报名而不必经乡举里选。即所谓"拔牒自进"。
(4)有不同的科目且分科考试。
(5)考试严格规范,有统一的录取标准。
(6)有从地方到中央的逐级考试制度。
(7)育士、选士、任官三位一体,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