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热原的组成、性质、污染途径、去除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热原的组成、性质、污染途径、去除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污染热原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有: ①注射用水: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主要原因。 ②原辅料:特别是用生物方法制造的药物和辅料易滋生微生物。 ③生产过程:如制备过程中室内卫生条件差操作时间长装置不密闭等。 ④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如未按GMP要求认真清洗处理常易导致热原污染。 ⑤注射用具:如输液器具(输液瓶乳胶管、针头与针筒等)污染。
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有:①注射用水: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主要原因。②原辅料:特别是用生物方法制造的药物和辅料易滋生微生物。③生产过程:如制备过程中室内卫生条件差,操作时间长,装置不密闭等。④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如未按GMP要求认真清洗处理,常易导致热原污染。⑤注射用具:如输液器具(输液瓶,乳胶管、针头与针筒等)污染。

第2题:

何谓热原?简述热原的组成。


正确答案:热原(pyrogens)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真菌、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的致热原性。

第3题:

简述热原的定义、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 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以及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坏,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热原的除去方法包括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方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灭菌)。

第4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 热原的基本性质:
①水溶性强。
②具有不挥发性。
③有强的耐热性,在100℃时不会被破坏,在180℃、3~4小时,或250℃、30~45分钟可被彻底破坏。
④滤过性。体积小,为1~5nm大小,可通过一般滤器,活性炭可吸附热原、石棉板、纸浆等滤材对热原有一定吸附作用。
⑤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超声波破坏。
除去热原的方法:
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②除去容器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第5题:

简述热原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1.从溶剂中带入: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的主要原因。
2.从原料中带入:容易滋长微生物的药物,如葡萄糖因贮存年久,包装损坏常致污染热原;用生物方法制备药物如右旋糖酐等常因致热物质除不尽而致发热反应。
3.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臵等带入。
4.制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5.从输液器具带入。

第6题:

阐述热原的污染途径及去除方法。


答案:
解析:
热原的污染途径有:(1)注射用水;(2)原辅料;(3)生产过程;(4)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5)注射器具。去除热原的方法有: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微波法.采用两次以上的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等。

第7题:

简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去除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保护人群健康


正确答案: 1)污染的控制:
①确定饮用水被污染时,立即上报,停止供水,告知人群,启动临时供水方案。
②清除传染源,切断污染途径。具体包括:打捞污染物、管网修复和彻底清洗消毒水箱等。
③制定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对水源水和末梢水/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动态监测。
④生物性污染事件:及时救治患者,预防性给药,健康教育。
⑤恢复供水前,对水质进行检测
2)人群的保护:
①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②对高危人群,可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服药,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③开展卫生宣教,消除公众恐慌心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第8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及去除的方法。


正确答案: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 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第9题:

简述热原的定义、组成及性质。


正确答案: 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以及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坏,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第10题:

简述热原的组成、性质、除去方法以及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 ①组成:磷脂、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蛋白质
②性质:耐热性:耐热性能较好,但高温(180、250)°C可破坏、水溶性:脂多糖、蛋白质结构,可溶于水、滤过性:MW1000000,1-5nm,常规滤器过,但不能通过超滤设备吸附性:可被活性炭、石棉、白陶土等吸附、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蒸馏时可随水蒸气的雾滴进入蒸馏水中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除去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反渗透法:可除微生物、大分子、内毒素;其它:超滤法、特殊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
检查方法:①家兔法检测内毒素。
②细菌内毒素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