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的建筑发展特点概述?

题目
问答题
唐宋明清的建筑发展特点概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唐: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单体建筑形式成熟,群体建筑轴线组成,主次明确,环境
存托主体。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用材制度出现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仿木结构,四边形为主。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熟练。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的风格,屋顶舒展——斗栱的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色彩明快,琉璃剪边为主,常见绿色、黄色、蓝色。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题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1.砖石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建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日趋定型化。

1.园林达到了机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唐宋明清赋役制度演变。


参考答案:

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第2题:

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 A、战国
  • B、春秋
  • C、明清
  • D、唐宋

正确答案:C

第3题:

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的结构形式,到()时期已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阶段。

A.明清时期

B.宋辽金元

C.商周

D.唐宋时期


参考答案:B

第4题:

概述藏传佛教在明清两代在青海传播发展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早在唐代吐蕃东进时,就有西藏佛教随之传入青海。达磨灭佛,西藏僧侣纷纷前来避居,藏传佛教在青海开始落脚扎根。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宁玛派和噶举派先后在青海化隆、玉树等地传播,建造了夏琼、拉秀等寺院。此后萨迦派在西藏失势,一部分僧侣流亡到青海,也建立一些萨迦派寺院,后均改归黄教。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藏族仁庆宗哲嘉措在宗喀巴的出生地、今湟中县鲁沙尔镇修建了衮本坚巴林寺,黄教在青海东部广泛流传起来。这时,蒙古俺答汗驻牧青海湖地区,皈依黄教,迎请三世达赖,使黄教在青海的势力大增,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黄教在衮本坚巴林原址上,建成了著名的塔尔寺。三十二年(1604),四世达赖派人在今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堡以东建成郭隆寺(今佑宁寺)。清顺治四年(1647),在今大通县桥头镇东北建郭莽寺(今广惠寺)。黄教在青海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在蒙古族、土族聚居的地区,各部落首领和大多数群众也先后信仰了藏语系佛教,涌现出了一批宗教知识渊博、受人崇敬的高僧和著名活佛。
其次,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明代修建的有瞿昙寺、塔尔寺、文都寺、佑宁寺、结古寺、苏莽寺等;清代修建的有东科尔寺、却藏寺、广惠寺、沙陀寺、和日寺等。

第5题:

哪个朝代的讽刺小说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 A、元宋
  • B、明清
  • C、唐宋
  • D、秦汉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深发展阶段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唐宋
D.明清

答案:D
解析:

第7题:

北京的故宫,这座()两朝的皇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 A、唐宋
  • B、宋元
  • C、明清
  • D、隋唐

正确答案:C

第8题:

我国秘书制度创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唐宋明清的建筑发展特点概述?


正确答案: 唐: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单体建筑形式成熟,群体建筑轴线组成,主次明确,环境
存托主体。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用材制度出现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仿木结构,四边形为主。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熟练。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的风格,屋顶舒展——斗栱的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色彩明快,琉璃剪边为主,常见绿色、黄色、蓝色。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题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1.砖石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建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日趋定型化。

1.园林达到了机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提高。

第10题: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正确答案: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②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