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过程中,能识别信号肽的物质是

A.GTP酶

B.酯酶

C.SRP

D.转肽酶


正确答案:C
解析:蛋白质合成后经过复杂机制,定向输送到最终发挥生物功能的目标地点的过程,称蛋白质的靶向输送。在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过程中,分泌蛋白靶向进入内质网,需要多种蛋白成分的协同作用。如真核细胞胞液内存在信号肽识别颗粒(SRP),SRP可结合GTP,具有GTP酶活性。内质网膜上有SRP受体,可结合SRP。


高中生物《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细胞器就像是工厂中的各种机器,相互之间合作,保证生命的正常进行。那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配合的呢?
(二)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1.教师出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学生自主观察,教师提问:分泌蛋白是哪里合成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
[page]
2.教师播放分泌蛋白形成的动画,提问: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3.教师提问: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4.细胞器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意义?
(提高效率。)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收集材料,找一找还有哪些细胞器可以相互协调配合工作。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2.抗体是由哪种细胞产生的?


答案:
解析:
1、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出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提问:分泌蛋白是哪里合成的?这样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我播放分泌蛋白形成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并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个内容,同时把抽象变具体,利于学生的理解。

2、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更具体一些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


在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中,细胞器之问的协调配合”部分的教科书内容如下: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内有许多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若干细胞器的相互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一个例子。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图3—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来往,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问题:
(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宜使用哪种方法画出简单的实验过程图解。
(2)利用所设计的流程图,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宜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如用,H标记一种氨基酸,注入某种细胞中,观察不同时间段内氨基酸的位置,大致流程图如下:

图中所示细胞结构有细胞膜、内质网、细胞核、高尔基体,五角星代表标记氨基酸。A图表示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B图表示标记氨基酸在游离小泡中.C图表示标记氨基酸在高尔基体中.D图表示标记氨基酸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囊泡中。
(2)教学过程:
①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请几位同学来说一下各类细胞器的功能。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线粒体可以为这些活动提供能量。那这些细胞器的工作是不是各自进行互不干扰的7
学生回答:刚才说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可见它们的工作是相互配合的。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细胞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细胞器就像“生产线”的各个车间。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就以刚才同学说的蛋白质为例.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协调配合的。
(播放分泌蛋白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动画)
②分析过程,突破重点
教师:刚才大家在动画中看到的在细胞内合成但要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通过这个动画,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这么一个过程,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呢大家按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讨论,确定答案。有的学生经过预习,知道适宜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之前学过的探究法)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但是根据今天的知识内容以及前人的经验,观察此过程适宜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初中我们学习光合作用时,就接触过这种方法。对于其他方法,我们就作为拓展训练,同学们可课后验证自己的想法,下次我们再交流。那标记的应该是什么物质呢标记细胞器还是标记蛋白质
(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对,我们学过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标记一个氨基酸,就可以观察到蛋白质的合成途径了。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观察,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流程图。
(用PPT分别展示设计的流程图,按顺序放映,分析各个过程)
教师:我们知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所以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最开始就是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形成肽链以后,就轮到了内质网。内质网对肽链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不成熟的蛋白质。所以在开始阶段,我们看到标记点在内质网内。接着,合成的蛋白质脱离内质网,在一个游离的囊泡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蛋白质从内质网转移到了高尔基体。于是高尔基体开始执行它车间的功能.对不成熟的蛋白质进行糖基化等作用,最后得到了成熟的蛋白质。此时,分泌蛋白该去细胞外发挥它的作用了,合成的蛋白质被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之融合后,到达细胞外。
(展示书上的图3—8的挂图,结合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个过程,总结讲解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都是膜结构.引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下列蛋白质哪些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

  • A、分泌蛋白
  • B、溶酶体酶
  • C、跨膜蛋白
  • D、线粒体基质蛋白
  • E、糖蛋白

正确答案:A,B,C,E


抗体在细胞内的合成及分泌途径是()

  • A、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泌泡→细胞膜
  •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分泌泡→细胞膜
  •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膜
  •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膜
  • E、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分泌泡

正确答案:C


2020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过程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C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4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15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

溶酶体的磷酸甘露糖为标志的水解酶磷酸化发生在()

  • A、滑面内质网
  • B、粗面内质网
  • C、高尔基体
  • D、溶酶体

正确答案:C


溶酶体是一种由一层()包裹,内含40多种()酶的膜囊结构,其标志酶是(),酶的最适pH值为(),pH值主要是靠()运输方式把H+泵入溶酶体来维持。


正确答案:单位膜;酸性水解酶;酸性磷酸酶;5;主动


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

  • A、粗面内质网
  • B、滑面内质网
  • C、溶酶体
  • D、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

正确答案:D


溶酶体酶的包裹是由于高尔基中间膜囊上有M6P受体,而溶酶体酶上具有M6P,形成运输小泡时,溶酶体酶便被包含于其中。


正确答案:正确


下列蛋白质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其中,信号肽不被切除的是()

  • A、分泌蛋白
  • B、溶酶体酶
  • C、驻留蛋白
  • D、膜蛋白

正确答案:D

更多 “2020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高尔基体反面膜囊能将溶酶体酶识别并包装在一起,是因为这些蛋白质有()。A Ser-Lys—LeuB KKXX序列C M6P标志D KDEL序列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胰脏的细胞会把放射性的氨基酸掺入蛋白质中。这样就给新合成的蛋白质带上了标记并使我们有可能追踪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追踪的是一种酶,此酶最终被胰细胞分泌到胞外。请指出此蛋白质在胰细胞中移动的最可能的途径()A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B 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C 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D 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质膜融合E 内质网→溶酶体→囊泡与质膜融合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高尔基体能将溶酶体的各类酶选择性的包装在一起,是因为这些蛋白质具有()A、Ser-Lys-LeuB、KKXX序列C、M6P标志D、KDEL序列正确答案:C

考题 蛋白质合成中P位上蛋氨酰-tRNA中的肽酰基与A位上氨基酰-tRNA的氨基在A位上脱水缩合,以肽键相连形成二肽,此过程需要()A、转位酶B、转肽酶C、氨基酸-tRNA合成酶D、转甲酰酶正确答案:B

考题 填空题内质网的标志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高尔基体的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正确答案:葡萄糖-6-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溶酶体在细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A 膜破裂释放水解酶B 膜可透出水解酶C 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D 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内消化E 溶酶体形成囊泡释放水解酶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溶酶体酶蛋白M6P标记是怎样形成的?正确答案:所谓溶酶体酶蛋白的M6P标记,就是溶酶体酶蛋白合成之后经糖基化和磷酸化,带上了磷酸化的甘露糖。它的形成涉及内质网和顺面高尔基体。溶酶体的酶在膜旁核糖体上合成,通过信号肽的引导进入粗面内质网,在粗面内质网进行N-连接糖基化。在此过程中,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后转运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顺面网络对N连接的糖链进行磷酸化修饰,带上6-磷酸甘露糖的标记,甘露糖的磷酸化比较复杂。将磷酸基团添加到溶酶体酶的甘露糖的第六位碳上的反应是由两种酶催化的,一种酶是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N-acetyglucosamine phosphotransferase),它有两个功能位点,一个是识别位点,能够同溶酶体酶进行特异性地结合。另一个是催化位点。另一种酶是N-乙酰葡萄糖苷酶,功能是释放N-乙酰葡萄糖胺。识别位点同溶酶体酶的识别和结合是构型特异性的,即识别信号斑。信号斑是溶酶体酶蛋白多肽形成的一个特殊的三维结构,它是由三段信号序列构成的,可被磷酸转移酶特异性识别。反应中磷酸基的供体是UDP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glucosamine,GlcNAc),甘露糖残基磷酸化的位点是第六位碳原子。每个溶酶体酶蛋白上有8个甘露糖残基,至少有一个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溶酶体酶蛋白的甘露糖一旦被磷酸化,就带上了甘露糖6-磷酸标记。

考题 溶酶体在细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A、膜破裂释放水解酶B、膜可透出水解酶C、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D、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内消化E、溶酶体形成囊泡释放水解酶正确答案:D

考题 请举例说明溶酶体酶进入溶酶体的非M6P途径的可能方式。正确答案:溶酶体酶进入溶酶体的非M6P途径可两种可能方式:一种是作为膜蛋白,合成时就插在膜上,;另一种可能就是作为前体合成并结合在膜上,进入溶酶体膜后水解释放到溶酶体腔中。如β-葡糖脑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edasE.,此酶作为前体合成并结合在膜上,但是成熟后仍然结合在溶酶体的膜上。酸性磷酸酶在合成时是以前体形式被合成的并且作为ER的整合蛋白结合在ER的膜中。这种膜结合的前体酶通过高尔基体被运入溶酶体,最后通过切割作为成熟的酸性磷酸酶被释放到溶酶体的腔中。指导膜结合蛋白从ER进入溶酶体的寻靶信号是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段序列位于跨膜蛋白的细胞质结构域。如果将酸性磷酸酶的细胞质结构域中的一个酪氨酸突变后,这种酶的前体就只能结合在ER的膜而不能进入溶酶体中。在其他的溶酶体酶中也发现类似的情况,说明酪氨酸是溶酶体酶寻靶信号的组成部分。

考题 单选题关于囊泡运输说法正确的是()A COPI囊泡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复合体返回至内质网B COPII囊泡介导蛋白质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反向运输C 网格蛋白囊泡介导蛋白质由粗面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方向的运输D 所有的囊泡中都含有一条单肽链的ATP酶E 囊泡通常含有一段特异序列可识别蛋白质运输的方向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