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题目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 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 学要循序渐进。

第2题:

简述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相长的原则 二、预防性原则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观摩性原则 六、启发性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藏息相辅原则

第3题: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
(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地死记硬背。
(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第4题: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在()中首次被提出来的

A《商书》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B

第5题:

分析《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做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教与学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虽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对于这段话,有人认为是专指教师而言,教中遇到困惑之处,深感学识不足,更加努力进修。有人认为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说,教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提高。我们认为前者较合原意,后者为引申之意。
(2)尊师重道。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教师又严格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同时,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不善学关系极大。
(3)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二者需有结合。
(4)豫、时、孙、摩。总结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规律。包括四项具体原则,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豫——“禁于未发之为豫”,就是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走在前头,以便禁于未发,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积习已深再去禁止则极难矫正。时——“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否则时过境迁,毫无成效。孙——“不陵节而施之为孙”,顺序,循序渐进。知识有内在系统,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颠倒跳过,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学业,即使勉强毕了业,也很快就忘了所学的东西。摩——“相观而善之为摩”,相互观摩,同学间取长补短。切磋琢磨,相互启发,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开阔眼界,增广见闻。
(5)启发诱导。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迭。道而不牵则和,强而不抑则易,开而不达则思。和、易、思,可谓善矣”。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需教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导而不牵,积极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强而不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压抑。开而不达,教师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项原则中心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6)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过多庞杂,贪多勿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都是缺点但因人而异。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面广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王夫之曰:“多、寡、易、止,虽各有其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易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也。”要求教师掌握教育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我们不能抛弃以前的优良文化遗产而去追逐外国的没有文化根基的东西。

第6题: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要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第7题:

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答案:
解析: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的贡献主要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学记》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治国第一要务是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尽管也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人的发展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教育与人的关系只是一个中介。(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①学制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为一段,谓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②视学与考试。其中,一、三、五、七、九,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t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3)教育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①“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②“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③“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④“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⑤“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⑥“启发诱导”——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⑦“藏息相辅”——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第8题:

简述《学记》的教育管理思想?


参考答案: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开宗明义的概括了儒教的文教政策思想,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精辟论断,巧妙地提出了治国平天下要以“教育为本的思想”。内容有:①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即“有教无类”②关于学制的构想。“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③关于视学制度:提倡帝王亲自视学,以示国家尊师重教。主张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视学制度,每隔一年要进行一次教育视察,以正确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


第9题:

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指出的是,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这虽然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作过高评价,因为单纯运用类比或比喻,往往会限制思想的广阔性,有时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二、《学记》
1、主张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2、要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
3、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第10题:

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学记》
  • D、《论语》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