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题目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具体性。
(2)他律性。
(3)情境性。
(4)模仿性。
(5)情绪性(不稳定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水平。
②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2题: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不会使用记忆策略。

第3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学校德育的错位与学生道德观念的混乱。
(2)亲子关系的疏远与子女道德情感的变异。
(3)榜样形象的弱化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失范。

第5题:

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关键年龄”。

第6题:

简述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大班幼儿观察力和理解力迅速发展,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游戏水平更高。他们做事的独立性和坚持性较强,言语、行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语言能力增强。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本民族的全部基本语言,对词义的理解加深,能连贯地讲故事。其语言的特点表现为:能够像成人一样交谈,语言具有逻辑性,能够有表情地朗读和讲故事;开始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具有直觉思维的特征,但明显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开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增强,开始有意识地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大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高级道德情感明显发展,情感体验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第7题:

简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就总体而言,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  (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第8题: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1)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
(2)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问存在着脱节现象。
(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
(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

第9题: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第10题:

简述5~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


正确答案: 5~6岁幼儿发展特点:
(1)语言能力发展上,该阶段幼儿基本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是和他人用语言交谈交往。
(2)抽象思维的发展上,该阶段的幼儿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能进行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了。
(3)个性初步形成,该阶段幼儿对事物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能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自己行为与他人反映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倾向和性格特征、能力表现也更为明显。
5~6岁幼儿的家教要点:
(1)组织指导儿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
(2)提供条件让儿童我参与各种活动;
(3)培养儿童求知探索精神;
(4)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5)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