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题目
单选题
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

矛盾性

B

过渡性

C

闭锁性

D

社会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第2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变化由发展变化急剧到发展变化缓慢过渡。由矛盾动荡向逐渐稳定过渡。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题:

联系实际,谈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4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
(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首先,在身体的发育方面。其次,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
(2)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二)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欧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这种闭锁性首先表现在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其次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使他们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
(三)社会性: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地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他们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

第5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正确答案:少年期:主要是初中阶段(11、12—14、15岁)
青年初期:主要是高中阶段(14、15—17、18岁)

第6题:

简述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2)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
(3)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4)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
(5)初中生一致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
(6)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第7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和( )的特点。


答案:自律性,言行一致,
解析:

第8题: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⑴认知:
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
②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③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⑵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①目的更明确
②持久性明显发展
③精确性提高
④概括性更强
⑶记忆:
①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②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③抽象记忆占优势。
⑷情感:
①初中生的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②高中生的特点: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
⑸社会性: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第10题: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正确答案: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