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阶段考试(共9页)

魏晋时期在治国主张上先后出现了()

A.名法之治

B.德礼之治

C.名教之治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C, D


下列反映“德主刑辅”的说法有()

A.天之任德不任刑

B.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C.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D.明刑弼教

E.孝者,天之经也


参考答案:A, B, C, D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D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参考答案:A


从教育目标来看,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培养( )

A.实才实德之士
B.治术之士
C.统治人才
D.明道之人

答案:B
解析:
17—18世纪是我国明清时期,在此时的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颜元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对官方传 统的理学教育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教育见解与主张。其主 张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 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 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 “学力圣人”。


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学科(xuk)(必修)命题(mng t)人 仇爱斌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xio t),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A.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 实行仁政来恢复人的善性C.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3历史课上,老师询问小明和小文,你们心目中的好国君应如何治理国家,两人的回答如右图。你认为小明和小文的阐述分别对应的思想家派系是(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5.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6.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7.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A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8“宇宙之间,一理而已(r y)。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提出(t ch)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zh x) C王阳明 D王夫之9.据南宋人傅季鲁所编语录(记述其老师言论)记载:“或问先生之学,当来自何处人?(先生)曰:不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据此判断,文中“先生”应是A.孟子 B.韩非子 C.陆九渊 D.王夫之( )10下图中,三人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 ) 黄宗羲(1610-1695) 顾炎武(1613-1682) 王夫之(1619-1692)A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佛儒道思想吸收融合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11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曾出过这样一道题:他,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江苏昆山县亭林镇人,反对君主专制,学风朴实,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此人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2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书体是( )A篆体 B楷书 C行书 D草书13.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人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日三庆。”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14右图为明朝徐渭墨葡萄,画中的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幅配诗画属于( )A写实风格的山水画B刻画世情的风俗画C抒情写意的文人画D以形写神的人物画15.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当时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创作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文化成就,在明清时期取得的是( ) A关汉卿窦娥冤(插图(cht)) B沈容圃同光十三绝 C苏轼“天下第三(d sn)行书” D王冕墨梅图16.唐代传奇、北宋(bi sn)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17.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 )A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 B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主张主动进攻西方国家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8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来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 A B C D19胡嗣穈在某书中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话,想到中国面临瓜分灭国的危机,觉得简直是当头棒喝。胡嗣穈便将“适之”作为自己的表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胡嗣穈改名主要归因于(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20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到:“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下列对材料分析错误的有A“本志(bn zh)”是新青年(qngnin)( )B这篇文章是在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bijng)下发表的C李大钊在这篇文章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借助这篇文章,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1.“中国道统相传,陈陈相因,积习太深,以至于形成染缸,民族衰弱至此亦是自然之事;这道统主要是儒、道、佛,其害无穷!”近代对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人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严复 D陈独秀22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23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发起布尔什维克革命24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25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A B C D26.“陈独秀等人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的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下列能体现陈独秀上述追求的是( )A维新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27“在旧有的一切价值被否定、而新的替代机轴未出现,因而混沌达于极点五四时期的思想状况,由于的出现,总算得到了一条坐标轴,变得异常简明起来。”(陈家兴思想文化的“辛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答案:B
解析: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答案:B
解析: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西周统治者主张“以德配天”,其“德”的要求主要包括()。
A.敬天 B.敬宗 C.爱吏 D.保民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西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天命”是靠民意来维系的。周公反复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既然“天命”关怀民意,时常根据民众的意愿选择统治者,那么,以严刑峻法残害民众,自然要受到“天命”的谴责,为“天命”所唾弃。这就是夏桀和殷纣王先后被推翻的根本原因。这一思想的提出,显然是在为西周代商制造舆论,但同时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因而,西周统治者感到仅靠神权已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兼顾人事,重视民心向背,既“敬天”,又“保民”。而“敬宗”是“德”在宗法上的要求,即“亲亲”和“尊尊”,旨在维护家长制和君主制。总的要求就是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和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选项C不正确。“德”并不包括对官吏的爱护。

更多 “第一次阶段考试(共9页)”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主张是()A 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C 举贤授能,广纳人才D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中庸》正确答案:B

考题 老子认为战争胜利后应该做什么?()A、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B、以丧礼处之C、功遂身退,天之道也D、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正确答案:B

考题 单选题《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所讲的上述四种治理境界,可以依序分别用来描述()。A 王道、帝道、霸道、无道B 无道、帝道、王道、霸道C 霸道、王道、帝道、无道D 帝道、王道、霸道、无道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A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B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C 无为而治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所讲的上述四种治理境界,可以依序分别用来描述()。A、王道、帝道、霸道、无道B、无道、帝道、王道、霸道C、霸道、王道、帝道、无道D、帝道、王道、霸道、无道正确答案:D

考题 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为国以礼D、以法治国E、为政以德正确答案:A,B

考题 《寡人之於國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正确答案:B

考题 ()主旨在说为政当无治,表达了庄子无治主义的思想,主张为政之道,勿庸干涉,当顺人性之自然,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A、《庄子•内篇•大宗师》B、《庄子•内篇•应帝王》C、《庄子•内篇•德允符》正确答案:B

考题 《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经济功能 C.教育的人口功能 D.教育的文化功能答案:A解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教育是“化民成俗”的关键一这正是教育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