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作用和应用及不良反应?

题目
阿司匹林的作用和应用及不良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普萘洛尔属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1和β2受体阻断药。
  ①心血管系统: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和传导减慢,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减少。对血管β2受体阻断,加上心脏功能抑制,可反射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加,肝、肾和骨骼肌等血流量均减少。但长期用药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通过多方面作用发挥降压效果(详见抗高血压药)。还可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②支气管平滑肌:阻断支气管β2受体,可使之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③代谢:抑制脂肪和糖原的分解。
  ④肾素:抑制肾素释放。此外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失眠等,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血小板减少等。使用不当的严重反应有:
  ①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故哮喘病人禁用。
  ②心脏抑制和外周血管痉挛,故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等禁用。
  ③反跳现象。长期应用时突然停药,可引起病情恶化,如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骤升,心绞痛者再度频繁发作等。因此,在病情控制后必须逐渐减量停药。
  普萘洛尔主要在肝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所以用药剂量需要个体化。

第2题:

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镇痛作用特点、机理和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吗啡:用小剂量吗啡5-10mg就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钝痛作用比锐痛显著。同时也产生镇静、欣快感和改善情绪的效应,消除因疼痛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恐惧等。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维持4-5小时,欣快感可使人陶醉在自我欢乐之中,这也是反复追求用药和引起成瘾的原因之一。
机理: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
应用: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因为成瘾,故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严重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镇痛。
阿司匹林: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绞痛无效,而对常见的慢性钝痛效果好。止痛作用中等度,约为可待因641/10,久用不易成痛,也不引起呼吸抑制,故临床广泛应用。
机理: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即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与药物抑制神经末梢部位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应用:常配成复方应用,用于发烧、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等治疗。

第3题: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出现耳鸣、眩晕

B.具有解热作用

C.减少炎症组织PG生成

D.减少出血倾向

E.中毒剂量呼吸兴奋应试点拨:本题综合考查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D
D

第4题:

简述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小剂量:(50-100mg/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梗、脑血栓形成;
常用剂量:(0.5-1.0g/天)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去痛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大剂量:(3-5g/天)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急性风湿热患者

第5题:

某患者因癫痫大发作连续服用苯妥英钠。当日因头痛、乏力、鼻塞,自服阿司匹林1片。半小时后,突感头痛加重,眼球震颤,步态不稳。以上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A、阿司匹林未达有效血药浓度
  • B、阿司匹林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 C、阿司匹林增强苯妥英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 D、阿司匹林消除苯妥英钠的作用
  • E、阿司匹林增加苯妥英钠的转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答案:
解析:
答案:(一)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等(2)抗炎抗风湿: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3)抗血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等(二)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出血和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及阿司匹林哮喘(5)瑞夷综合症

第7题:

简述吗啡、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异同。


正确答案: 吗啡:首过效应,代谢产物吗啡6-葡萄糖醛酸,具强活性。可以透过胎盘。
药理作用:
A.对平滑肌的影响:
(1)胃肠平滑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不想吃);抑制消化液(胃、胰液)分泌(不消化);中枢抑制(不想拉)。
(2)胆道平滑肌:胆道平滑肌和括约肌收缩,胆道和胆囊内压增高,可引起上腹不适甚至胆绞痛。
(3)其他平滑肌:提高输尿管、膀胱括约肌张力,引起尿潴留及排尿困难。对抗催产素兴奋子宫,降低张力而延长产程。大剂量时促组胺释放,收缩支气管,诱发哮喘。
B.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强、久)和镇静:各种疼痛,尤对持续性、慢性钝痛优于急性间断性锐痛,且不影响意识及其它感觉;作用持久。有镇静和欣快感。
(2)抑制呼吸:降低延髓呼吸中枢对血液 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桥脑呼吸调整中枢。
(3)镇咳: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因为易成瘾,用可待因代替。
(4)催吐: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引起恶心和呕吐。
(5)缩瞳: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引起缩瞳。针尖样瞳孔可作为吗啡中都的依据。
C.心血管系统: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由于抑制呼吸,导致CO2增多,继发性的脑血管扩张和脑血流量增加,导致颅内压升高。
D.免疫系统:作用于u受体,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释放NO,并抑制T细胞的增殖,使人的免疫功能降低。
临床应用:
A.镇痛:适用于各种疼痛。长期用于癌症晚期疼痛。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各种急性锐痛;内脏绞痛(与解痉药阿托品合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止痛,还减轻病人焦虑情绪和缓解心脏负担。
B.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竭突发急性肺水肿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CO2潴留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强心苷、氨茶碱及吸氧。配以吗啡辅助治疗可获良效。作用机制: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呼吸变慢;扩血管,降低前后负荷和心脏负荷;镇静可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禁支气管哮喘。
C.止泻和止咳(无痰性干咳):急慢性消耗性腹泻(单纯性);若伴细菌性感染,应加用抗菌药。阿片酊和复方樟脑酊。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过量用碳酸氢钠解救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A.解热镇痛:较强,降低发热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对中、轻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性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
B.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对急性风湿热病疗效迅速、确切,可用于该病的诊断鉴别,但药量接近中毒剂量,应随时检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C.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小剂量(75-150mg/d):对血小板中的COX-1特别敏感,抑制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高剂量(0.6-0.6g以上/d):抑制血管壁中的COX-1,减少前列环素的生成—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故临床常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手术后有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者。
D.其他: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治疗胆道蛔虫 。

第8题:

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强度、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作用强度:吗啡有强的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均有效,阿司匹林只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主要用于一些慢性钝痛,对急性锐痛没有镇痛作用;
  (2)作用机制:吗啡激动了中枢的阿片受体,阿司匹林抑制了外周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3)临床应用;吗啡主要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及癌性疼痛,阿司匹林主要用于肌肉痛、牙痛、关节痛等慢性钝痛。
  (4)吗啡长期应用会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阿司匹林没有欣快感及成瘾性。

第9题: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解救。


正确答案: 1、胃肠道反应:餐后服药或服止酸药并合用PGE1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2、加重出血倾向:可用VitK预防。
3、水杨酸反应:停药静滴NaNO3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盐自尿排泄。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
5、瑞夷综合征: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
6、肾损害

第10题:

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1)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
(2)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