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题目
名词解释题
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ISO22000:2005对食品安全小组的专业要求包括()

  • A、食品生产工艺
  • B、食品营养与卫生
  • C、食品质量保证
  • D、食品微生物学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目前以下哪些方法标准处在有效使用状态()

  • A、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 B、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 C、GB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 D、GB/T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正确答案:A,C

第3题:

动物性食品标准之一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近似数,致病菌的检出

第4题: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

  • A、微生物学
  • B、食品生物技术
  • C、生物技术
  • D、绿色食品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低酸性食品(PH>4.5)和酸性食品(PH<4.5)如要长期保藏,应分别采用什么温度杀菌?为什么?


正确答案: 低酸性食品:高温高压121℃。因所有微生物均能生长,芽孢的耐热温度是120℃。
高酸性食品:沸水90-100℃,酸性中酵母菌、霉菌的孢子在95℃以上均可以杀死。

第6题:

微生物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重要的分支有()

  • A、农业微生物学
  • B、工业微生物学
  • C、医学微生物学
  • D、食品微生物学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食品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食品相关微生物的基础: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类型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对食品的转化作用,微生物合成的代谢产物、微生物酶制剂、微生物细胞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现象、机理及其防止方法:
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相关的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病原微生物的特性,致病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研究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技术;研究监测食品品质变化的方法.

第8题:

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1)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2)微生物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态学阶段这一阶段从17世纪中后期起至19世纪中期,约经历了200年。1676年吕文虎克用自制的放大200倍的简单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生理学与免疫学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约经过50年。1861年,法国学者巴斯德以著名的弯颈瓶试验,首次揭示灭菌肉汤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现代微生物学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等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研究迅速深入发展,微生物学更成为整个生命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

第9题:

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


正确答案: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研究食品中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食品、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在食品制造和贮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疾病的传播。

第10题:

解释罐头食品杀菌的意义及其与微生物学杀菌的区别。


正确答案: 达到商业无菌:杀死食品中所污染的致病菌、产毒菌、腐败菌,并破坏食物中的酶,使食品耐藏二年以上而不变质。
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色泽、风味和营养:杀菌除了实现商业无菌目的外,还必须注意尽可能保存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还能做到有利于改善食品品质。
罐头的杀菌与医疗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灭菌”概念有很大区别。
罐头的杀菌并不要求达到“无菌”水平,不过是不允许致病菌和产毒菌存在,罐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只是它们在罐内特殊环境中,在一定的保存期内,不至于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罐头食品杀菌(商业杀菌)与巴氏杀菌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差异。
均属不完全杀菌,但在杀菌对象、杀菌条件、杀菌程度以及产品保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